泉州11名摄影家启程重走海丝路 入非洲两国拍摄

18.05.2015  13:25

仿宋祈风仪式将人们带回千年前

东南网5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陈金兰 谢明飞 文/图)昨天上午,“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州九日山下举行,活动模仿古代泉州九日山的祈风仪式表演助阵,唤起人们追忆海上丝绸之路往昔的辉煌。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旅游局主办。昨天下午,11位摄影家带着照相、摄像器材从历史上的著名港口泉州出发,前往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开启行程为期两周的“重走海丝路”征程。

3月30日,海都报独家报道30年前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拍摄故事,介绍了此次“重走海丝路”的新计划。后续又关注了泉州文史学者从各自研究方向,对“重走海丝路”纪录片拍摄提出建议。如今,经过仔细的筹备,重走海丝路影像文化探访团终于要出发了。

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由华光职业学院牵头实施。系列活动包括摄影大赛,面向全国征集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照片。第二部分,即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拍摄。

探访团总顾问、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临行前告诉海都记者,他将关注历史上中国在非洲到底留下了什么。他说,从物证看,中国陶瓷在非洲有遗存,这在中国援助肯尼亚的水下考古项目中可以找到印证;传说中,历史上中国船员曾留下来与当地人通婚;还有一部著作《岛夷志略》,作者汪大渊是从泉州出发的元朝商人。他比郑和早了百年,两次从泉州出发,经过远洋航海,记录下沿途各国的社会经济、奇异风俗。“通过物证、传说和著作,从泉州出发,去非洲寻找起点和终点的情缘。

杨恩璞介绍,此行在非洲拍摄的资料他将带回到北京编辑,最终制作成纪录片,纪录片总共将有15集,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按不同的主题和角度串联起来。

相关报道>>>

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系列活动启动

仿古祈风 再现“海丝”起航盛典

 

 

舞伎婀娜多姿

早报讯 (记者 林福龙 胡彦明 文/图)和音袅袅,舞步曼妙,伴随着美妙的乐曲,泉州知府、南安县令、市舶司官员等古代人物依次出场,祭祀祈风,形象地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祈风盛况……

为了寻找古代海上丝路的文化印记,书写21世纪海上丝路新史诗,由福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建省旅游局主办,福建省华侨联合会协办,南安市人民政府、泉州市旅游局承办的“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系列活动,昨天上午在九日山脚下广场举行启动仪式。

祈风仿古表演”,为儒、释、道三教合一。上午10时刚过,九日山景区广场锣鼓大作,隆重热烈的音乐声中,龙虎旗、彩旗、香炉、宫灯、花篮、十八般兵器、凉伞等一一出场。伴着悠扬动人的南音乐曲,舞伎、武士从两边分别上场。舞伎们手拿如意婀娜多姿,武士们则手握拂尘气势非凡,整场表演扣人心弦。

九日山见证了古代泉州繁荣昌盛的海上交通史、贸易史,现存的多处史迹吸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前来考察,每年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而仿古表演重现的就是当年“涨海声中万国商”这一独特景象。

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摄影大赛(面向全国,征集与海上丝路有关的摄影作品,邀请全国权威专家学者,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摄影之旅(以对话海上丝路的起点和终点为脉络,串联全世界海丝文化摄影活动,途经地点包括泉州、广州、宁波、扬州等国内联合申报海丝世遗的九座城市;国外海丝之路包括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摄影展,包括巡回展示,出版大型摄影画册;拍摄视频专题片《海丝今古谈》。

昨天下午,“重走海丝路”首发团一行11人已正式启程。首访国家为肯尼亚、坦桑尼亚,主题为“海丝起点与终点的拥抱”。此次重走海丝路,将用摄影、摄像、文字同时记录海丝各国风貌。返回国内后,内容将被制成共15集左右的专题片,每集10至15分钟,体现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古往今来的故事。

 

 

庄重的祈风仪式

■人物专访

海上丝路最辉煌时就在泉州

本次采风团的总顾问,是中国摄影界理论专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昨日,杨恩璞接受早报记者专访,对海丝文化的热情溢于言表。

一次缘于33年前的重走

海上丝绸之路最繁荣最辉煌时,就在泉州这里!”杨恩璞说,1982年,他曾到泉州拍摄。当时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国家交通部和广电部派遣以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为首的摄制组,从上海搭乘“衡水号”货船开始寻古航程。

当时他用摄影机重新认识、记录了500多年前郑和船队走过的国家和地区,后由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时长近80分钟的专题片《海上丝绸之路》。这部专题片已在多年前赠予泉州海交馆,长期放映。

其中有四分之一是与泉州有关的素材。”他透露,首发团以“海丝起点与终点的拥抱”为主题,出发点选在泉州这座城市,寓意深远。

一趟寻迹追神韵的旅行

杨恩璞认为,目前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应该上升到“海丝学”高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串起世界四大文明区域,同时也是在研究交通史、航海史、外交战略史,包括华侨史,可以发展成为学问。

现在我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重拍海上丝绸之路的片子不是一部风光纪录片。”杨恩璞说,泉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城市,不容忽视,至关重要,“事隔千年,再次起航,目的在于找回当年海外贸易的轨迹和泉州文化的神韵”。

一位陌生又重要的人物

汪大渊这个航海者,我拍片之初对他知之甚少。”在采访中,杨恩璞特别提到这个从泉州出发的元朝商人。在他拍摄的纪录片中,汪大渊这个大家相对陌生的人物,成了主要人物之一,与法显、郑和相提并论。

他说,事实上,汪大渊比郑和下西洋早了75年,到过更多国家,比西方的地理大发现更是早一两百年。然而,今人知道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纪念郑和,却对先驱汪大渊不甚了解。

史载,汪大渊祖籍江西南昌,十几岁时就来到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辉煌的景象,最终促使他远洋航行。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