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温来袭 夏日防暑降温这些招数你用得着!
连日来,泉州遭受高温“烤验”。昨日下午5点9分,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泉州市大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其中安溪、永春和南安部分乡镇,市区、晋江、德化个别乡镇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那么,泉州市历史最高温出现在什么时候、达到多少摄氏度?养生专家在这高温天又有哪些特殊的养生技巧?市民生活中要如何防晒伤?以前没有空调时市民又是如何避暑的?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
摇扇子既能降温又能预防脑溢血
支招
养生: 左手摇扇子防脑溢血
高温天如何养生?著名老中医林禾禧强调“心静自然凉”,因为人在烦恼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兴奋时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旺盛,会使得血压升高。反之,心静则心火消降、精神得养,因此夏季尤其要保持平和心态,切忌暴躁。
此外还要记住“狂饮一时爽,事后厕所忙”,大渴时忌过度饮水,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
左手扇扇子,保护心脏,防止脑溢血。林禾禧表示,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运动,不仅可使肢体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还可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控制是交叉的,即左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右脑半球支配左侧肢体。多数人长期习惯用右手,左手运动少,致使右脑半球缺乏锻炼。老年人脑溢血发生部位大多在右脑半球,就是支配左侧肢体活动的右脑半球血管得不到锻炼而显得比较脆弱之故。因此夏日经常用左手摇扇,可促进右脑功能,增强右脑半球血管的弹性,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冷冻食品先静置再食用
林禾禧提醒,冰箱取出的冷冻物品要在常温下静置10分钟左右再食用。很多人喜欢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冰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
过个“热”的夏天
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王金都建议,市民应该过一个“热”的夏天,这是因为夏天人的阳气外守,天气越热,胃就越寒,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补的食品如姜母鸭、羊肉之类,而在生活中则不宜猛吹风扇和空调,真的要用温度也不宜太低,以28℃左右为宜。
他提倡市民应该顺应自然,白天温度高时,宜静坐、静养;早晚温度较低时则应动起来,但运动应以微出汗就好,不宜大汗淋漓。
王金都还建议,市民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香薷、茵陈、白茅根、白豆蔻、生甘草、菊花等,任选三到五味用开水冲泡着喝,这样能够起到去暑气、化湿的效果。
昨日下午,中心市区刺桐路烈日当空,市民全副武装出行。(陈晓东 摄)
防晒:出门前半小时涂防晒霜
高温天如何防晒伤呢?泉州师范学院工商信息学院服装专业李良源主任介绍,防晒主要是防紫外线,棉、丝、尼龙等的防紫外线性能较差,而涤纶较好;衣服材质密度越大,越防晒;颜色越深,紫外线的防护性能越高。但不能一味追求防晒效果,忽略了服装的透气性,一些劣质布料的防晒衣过于严密,吸湿、透气性差,反而可能会捂出痱子、小疹子。
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学美容科林主任提醒,夏季防晒应尽量避免在10:00—14:00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出门。同时出门时应涂防晒霜,最好在出门前半个小时左右涂抹。
如果已出现晒伤,需尽快回到室内,用冷水或冰毛巾湿敷降温。治疗以局部外用药为主,以消炎、止痛为原则,轻者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稍重者可选用冰牛奶湿敷或外用适量糖皮质激素霜剂;如果晒伤面积较大,出现全身症状时则需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
心理: 心态平和防“情绪中暑”
原泉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任、泉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体验中心主任林永乐副教授表示,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当气温超过30℃、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情绪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综合症,是一种心理学疾病。
生活中最容易出现情绪中暑的人群包括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儿童、青少年及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的人。
林永乐表示,情绪中暑主要表现为脾气暴躁、思维混乱、情绪低落等症状,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原本患有心理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很容易由于过激的情绪,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他建议,市民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多留意自身的情绪变化,烦躁时,就找一些喜欢的事情做。或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到操场上跑几圈,打一场球,出一身汗,通过消耗体能来达到消除烦躁的目的。平日里,多与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聊聊天,倾诉一下工作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倒倒苦水,释放情绪可降低烦躁情绪的频繁发生。
历史
2003 年7月26日安溪40.4℃
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昨日高温再次席卷泉州,全市184个站点中,112个站点超过35℃,其中南安成功初中站点达到39.9℃,永春达埔站点39.1℃,安溪官桥也达到39.0℃。
记者了解到,泉州自1960年以来的最高温纪录,中心市区38.9℃,出现在1979年8月、2002年7月、2003年7月。
2003年7月中下旬,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最高气温创纪录,当月中心市区最高气温达38.9℃,7月26日南安本站39.6℃、安溪本站40.4℃,7月15日永春39.6℃。当年,全年≥35℃日数,鲤城比常年偏多35天,南安偏多24天,安溪偏多23天,永春偏多25天,德化偏多8天,且大多出现在7月份。
市气象台预计,今年夏季我市平均气温26.0℃—29.0℃,较常年偏高0.5℃—1.5℃;≥35℃日数偏多5天—10天,山区可达40天—50天,沿海20天—30天;极端最高气温偏高0.1℃—1.0℃,山区38.5℃—40.5℃,局部高于40.5℃,沿海37.0℃—39.0℃,局部高于39.0℃。
记忆
没有空调前人们怎么避暑?井水浸西瓜 蒲扇来降温
之前没有空调,市民是怎么避暑的呢?记者采访了70后市民王先生。他说,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父亲买了西瓜后,就将西瓜放在刚从井里打出的凉水中,泡上一段时间,吃起来冰冰凉凉的,效果一点不比现在的冰箱差。
“那时候夏天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放学路上和小伙伴一人一瓶冰汽水喝着回家,那时的汽水一瓶只要五毛钱,喝完后还要把瓶子还给小卖部。而冰棍都是用箱子装着卖的,卖冰棍的吆喝一声,玩游戏的小孩就一拥而上,有色的两毛钱,没色的一毛钱,现在想想,味道可比现在的冰淇淋好多了。”
王先生笑着说:“那时候一放学回家,就把板凳搬到大门口写作业,吹着晚风,有时爷爷会拿着大蒲扇一边帮我扇风,一边笑眯眯地看我做作业,那场面很温馨。”
王先生表示,那时候炎热的暑假,他们总是结伴成群到外面玩耍,热了就偷偷去小溪边、池塘、湖里洗澡玩水,父母知道后,总是要严厉训斥一番。夏天的晚上,左邻右里总会找个有风的地方,谈天说地好不热闹。睡觉时屋里热得实在睡不着,有些人家干脆就把竹床搬到户外。(泉州晚报记者 吴志明 实习生 曾应麟 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