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遍地“珍珠”如何串成“海丝”项链?

18.09.2015  08:46
今日热点 日本渔民捕获巨型狼鱼长2米 狼鱼长这样 山东济南太平间被曝收取老鼠啃咬费:1小时900元 台州网友大闸蟹掉进马桶不出来 网友问取出后怎么吃 少年自制闹钟遭拘捕 奥巴马邀请少年到白宫做客 女子骑摩托玩手机撞上轿车腾空而起 炫夫狂魔蔡少芬42岁生日感谢老公:爱你

走进清源山,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图为著名的清源山老子像。记者 王雄 摄

    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之五:

    泉州:遍地“珍珠”如何串成“海丝”项链?

    新华网福州9月18日电(记者 王雄)“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福建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泉州的人文美景似乎总难以俘获游客的“芳心”,大多数前往福建的游客,都会被泉州西南方80公里外的另一座旅游热门城市厦门所吸引。

    “今年旅游收入有望占全市GDP的9.8%,与前几年相比上升不少,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8月27日,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介绍,泉州虽是旅游资源大市 ,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视工业发展、轻视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观念,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确实不尽人意。

    以“海丝”文化为新亮点的泉州正迎来一场旅游革命。

    清源山:老去的“老子像”难当龙头

    泉州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9家、3A级21家,清源山是唯一的一家5A级旅游景区。

    走进清源山,会和历史文化撞个满怀。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泉州5A风景区清源山的赞美,并感叹“满山都是文化,满山都是历史”。

    清源山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2006年1月,被建设部列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2012年成为5A级旅游景区,老君造像、弘一法师舍利塔、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让这座道教名山增色不少。

    然而,这个有着“老子天下第一”题材的5A景区的开发运营却让人有些失望。据报道,清源山近六成游客是本地市民,去年的门票收入约为2100多万元,而景区维持正常运行一年需投入2400多万元。也就是说,清源山还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与其它道教名山相比,清源山并没有优势,更像是泉州的一个城市公园。”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黄远水认为,提起道教圣地,人们更多想到的是武当山、龙虎山和青城山,清源山与这些景区的名气相差甚远,难以吸引省外游客。从目前情况看,清源山是泉州市民周末休闲的一个好去处,更多的是具有城市公园的功能。

    在黄远水看来,清源山虽然是泉州唯一的5A级景区,但却难以担当龙头作用。

    “清源山景区体量较少,静态的文物不足以吸引人,而且没有配套,缺乏互动,不像武夷山除了观光外,还可漂流,可观赏实景演出。”黄远水说,清源山的

    先天不足,导致游客仅是“到此一游”,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管理体制不顺也是黄远水不看好清源山的原因。

    据了解,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灵山圣墓和九日山3大景区组成,其中清源山由市政公用事业局管理,九日山由南安丰州镇政府管理,灵山圣墓由市文广新局管理,各景区没有归口管理,景点资源无法整合,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产业龙头作用大为降低。

    清源山风景区管委会市场开发科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坦言,体制不顺确实制约了景区的开发。比如,管委会地处丰泽区,虽然对景区行使管理权和经营权,但对景区的开发运营却处处受制于地方,想要征一块地作停车场都“难于上青天”。

    古城遍地“珍珠”难成项链

    顶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等光环,泉州“海丝”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九日山、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开元寺、海交馆、洛阳桥等“海丝”文化遗存让其它城市艳羡不已,而崇武古城、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惠安女风情、木偶、南音等民俗表演,更让人感叹泉州丰富多元的文化。

    “1992年,泉州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 “海上丝绸之路东段(中国)唯一一个起点城市”,但泉州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一地位,缺乏吆喝。” 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叶新才认为,泉州并没有打好“海丝”这张牌,散落一地的“珍珠”难以发光。

    “很多人觉得,泉州最响亮的旅游品牌是‘海丝’,但在旅行社却找不到专门的‘海丝’旅游线路,找不到‘海丝’导游。”叶新才说,如何深入挖掘‘海丝’内涵,塑造优势‘海丝’品牌,并进行有效营销,已成为泉州旅游业面临的首要课题。

    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泉州市旅游局局长张锡坤。

    “旅游部门十分重视‘海丝’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介,今年还到到陕西、甘肃等国内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开展推介,并有望进行深度合作。”张锡坤说,在 “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海丝”国际艺术节、“海丝”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大事件的推动营销下,泉州作为“海丝”起点、“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影响力已今非昔比,除了主动走出去,一些“海丝”沿线国家与城市主动伸出橄榄枝,期冀与泉州深化包括旅游在内的各方面合作。

    今年3月,与泉州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斯里兰卡,来到泉州双向推介旅游资源,并达成若干框架性合作意向。去年,泉州市还与韩国光州开展三批次的民间旅游互访,在两地引起较大反响。

    不过,在推行“海丝”旅游产品上,相对政府的主动出击,旅游产业链上的串联者——旅行社的态度却没那么乐观。

    “没有特别合适的落地产品。”泉州宝中旅行社东海湾营业部负责人叶国论说,文化旅游只能是专项旅游,对游客个人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对大众推广。

    叶国论觉得,泉州虽然景点众多,但很分散,众多星星,独缺月亮,没有拳头产品是致命伤。

西街是泉州的一条千年古街,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记者 王雄 摄

    用“文都”和“海丝”擦亮招牌

    沐浴着“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丝起点城市”的荣光,两张烫金名片能否成为串起古城遍地珍珠的灵魂,为泉州旅游擦亮金字招牌?

    很多人认为,泉州的美,美在古城,美在街巷。

    走在泉州老城区,每一条小街,每一条古巷,看似其貌不扬,听似默默无闻,但每一幢红砖古厝背后,都藏着故事,都品得出流淌千年的历史馨香。

    西街是泉州的一条千年古街,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而“东亚文化之都”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就隐藏其间,俯拾皆是。

    多年前,就有专家提议泉州以西街为中心对古城进行改造,实施保护性开发,让老城焕发新意,以此激活泉州的旅游市场。去年2月14日,以“东亚文化之都”开幕活动为契机,泉州人的西街情怀再度开启,正式启动了以西街片区改造为核心的古城文化复兴计划。

    “泉州古城复兴计划值得期待,‘深度游’不是梦。”张锡坤说,在古城保护开发上,泉州计划借鉴福州三坊七巷做法,启动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引入各种旅游、文化等业态,把老建筑变成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把古街巷变成旅游线路。

    按照张锡坤的描述,“古城复兴计划”将以“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为主线、为中轴线,开发出一片辐射古城小街巷及西街、东街、新门街、开元寺、承天寺、古民居等一大片旅游景区,使游客在深度体验中,感受泉州古城之魅。

    张锡坤透露,目前泉州新门街已引进七匹狼集团进行改造,准备将富有闽南特色的老字号、伴手礼及地方特色工艺品等文创项目引导入驻,让游客深深体味到泉州的古早味道。

    “泉州现在最缺的就是龙头景区,如果‘古城复兴计划’能实现,肯定会改变泉州在福建旅游体系中的尴尬地位。”华侨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叶新才说,与成都宽窄巷子相比,泉州很多古街巷更具内涵和价值,可以深度开发。

    叶新才建议,可以把民居改造成民宿、茶馆、美食馆、小酒吧,使游客在深度体验中,不仅可领略小巷、景点的风光,还能在浓浓的古城文化氛围中,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有戏看。这样,就可以把游客留在泉州,将泉州打造成“游客目的地”。

    系列报道:

    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之一:福建旅游“双增”背后释放哪些信号?

    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之二:“红利”叠加、一手好牌 福建旅游业还缺什么?

    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之三:福州:旅游“千亿产业”目标 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之四:满意度“高开低走” 厦门旅游“新痛点”难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