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藏家晒“骨董” 中秋博饼源自“状元筹”

09.09.2014  11:10

陈庆元向海都记者介绍他收藏的“骨董

  核心提示:中秋博饼,是闽南人特有的习俗吗?至少三百多年前,中原已有类似玩法

  东南网9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吴月芳 见习记者 夏鹏程 文/图) 中秋博饼,是闽南人特有的习俗吗?日前,泉州孔子学会副会长、泉州市泉台民间交流协会副会长陈庆元展示了一件“骨董”,证明至少三百多年前,中原已有类似玩法。

  这“骨董”是一个古朴的红木盒,装有62支象牙或象骨制成的“状元筹”。上世纪80年代初,陈庆元从四川成都古玩市场里以2300元的“一口价”将其淘来。2010年,央视《鉴宝》栏目上,专家掌眼后认为,这宝物大约制作于距今三百多年前。

  木盒内隔几部分,分别装有状元、榜眼、探花、会元、解元、经魁、传胪各一支,此外还有“会魁”三支、“进士”六支、“举人”十六支,以及“秀才”三十支。其中,“状元”尺寸最宽最长,大约10厘米长,2厘米宽,顶刻“状元”二字,红色描红;底刻“六十四注”字样,雕刻精美;背刻三列小字,注明使用方法:“状元合巧五子一色得,五红夺榜探……”这说法很像博饼专用词汇。

  博饼究竟源自哪里?民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郑成功据厦抗清,中秋前后为激励士气,设计出这一游戏。但其实,早有专家指出,“博饼”应脱胎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在玩的“状元筹”或“状元签”这一科第习俗,且包括闽南地区,不少地方有发现类似器具。现在,“闽台博饼习俗”已被列入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尽管央视《鉴宝》栏目上的专家认为陈庆元的宝物大约制作于距今三百多年前。但陈庆元有更大胆的推测,“骨董”木盒上写“李国元年”,而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后建立的“大蜀国”,当地百姓也称“李国”。

  陈庆元还指出,闽南博饼总把“榜眼”称呼为“对堂”,听起来不大妥当。“榜眼”是六个骰子中有三个点数相同,呈对称状,百姓因此觉得“对堂”这种描述很形象。但对堂很像“对簿公堂”之意,与中秋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氛围不合,他建议大家还是正确称呼“榜眼”更好。你觉得呢?

  □小百科

  泉州博饼规则

  秀才:正面为一个“红四”,俗称“一秀”;

  举人:正面有两个“红四”,俗称“二举”;

  进士:四个点数相同的,“红四”除外;

  会元:有三个“红四”;

  探花:六个面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点;

  榜眼:三个三个各一半骰子相同,俗称“对堂”(现实中,更多的是把顺子称为“对堂”);

  状元:四个“红四”,另两个骰子按点数比大小,点数大的抢走状元;

  状元插金花:四个“红四”,另两个面是红一点;

  五子登科:五个面点数相同,“红四”除外,另一个面红四最大,其他点数比大小;

  五子带一秀:五个面点数相同且另一个面是“红四”;

  五红三及第:有五个“红四”,带六点最大,带一最小;

  六博黑:六个面点数相同,且是黑色点数。在泉州博到这样的,可以关灯抢礼物啦;

  遍地锦:六个面全是红一点;

  六博红:六个面全是红四点。在泉州博到这样的,可以所有礼物全部归博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