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泉州男子活了136岁 成本地人最高寿记载

10.10.2016  15:03
明代泉州男子活了136岁 成本地人最高寿记载 - 新浪
明代泉州男子活了136岁 成本地人最高寿记载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古时称百岁老人为“ 期颐”,并“优礼百年”。

  碑石或志书等记载的古代在泉州的长寿者,有142岁、139岁、136岁……这是真的吗?

  142岁,为涂门街清净寺夏不鲁罕丁长老;不远千里来泉州学琴的孔希岛,殁时139岁;更令人惊讶的是,《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安溪本地一男子,陈文德活了136岁。

  今日重阳,记者前往泉州市方志委、清净寺等探秘。(记者朱彩云 文/图)

  珍贵志书记载百岁人瑞

  泉州市方志委常务副主任张惠评查阅了珍藏的清乾隆初刻版《泉州府志》。

  “期寿”的引言提及:“泉居海上,逢纪添寿,吾闻其语矣,而缙绅、蔀屋中不乏修龄之辈。

  同时,修志之人还称,“旧志失于纪载,莫从稽查,就所知者指之……”也即意味着,这里的数据,还只是不完全统计。

  “期寿”这一栏记载泉州百岁老人,宋代1人,明代5人,清代16人(两人为同安人,彼时属泉州)。也即府志里记载了22位泉州人瑞,若去掉同安的二人,则为20位。这20位人瑞中,男女比例为:男子4人,女子16人。

  志书中还提到,“优礼百年”,凡有百岁之人,有司据实题请给银建牌坊。男人百岁,牌坊上写“昇平人瑞”。妇人百岁,标曰“贞寿之门”。

  施琅的三儿媳活了百岁

  张惠评介绍, 《泉州府志·期寿》引言开头说到,“记称百年曰期颐。王制,天子时巡问百年之老就见之,典至崇也。历稽往迹,若汉之张苍、唐之裴知古、元之冷谦,皆阅岁百余,而香山遗老中,至有一百三十六岁者,彼岂真有长生之术哉?葆真培元,形神自不敝也。

  这 里提到了“至有一百三十六岁者,彼岂真有长生之术哉?”巧合的是,在接下来的百岁老人名单中,竟然有一位明代安溪男子陈文德,也活了136岁。“陈文德, 安溪人,淳朴厚重,不迩声色,壮岁艰于嗣,届七十置妾,始生子,长斋奉佛,寿至一百三十六岁,乡人祀之。”这应该就是泉州本地人最高寿的记载了。

  另外,宋代晋江人刘媪,活了103岁,有太守真德秀为建寿母坊。

  清代有一晋江人黄缙绅,活了104岁,相国李光地曾赠送他牌匾。

  施琅的三儿媳,即施世骝妻子黄氏,乾隆元年以节旌,届二十七年,历年百岁,绅士具呈请题建坊。

   在泉州的最长寿者142岁

  志书里记载了泉州本地有人活到了136岁,另外,还有碑石等记录了来泉州的长寿者——

  142岁夏不鲁罕丁:历史上在泉州的长寿之最,莫过于142岁夏不鲁罕丁,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见证了古代刺桐城的繁华。他从元朝活到明朝,曾主持泉州涂门街清净寺长达60年。鲤城百家姓之“”因他而来。

  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刺桐港时还曾见过他。

  记者从清净寺了解到,清净寺里如今还留有一方明代石碑,碑文上说:夏不鲁罕丁到了一百二十岁时,还“博学有才德,精健如中年人”。

  有部书籍《世界名人长寿传奇》(上下),收集了有根据可考、有史可查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寿星,其中就有“142岁的伊斯兰长老夏不鲁罕丁”传奇。

  139 岁孔希岛:《清源山志》记载,明代黄文炤所撰的《九日山志》自序中提到了明代有一琴师孔希岛,来到泉州并葬于此,139岁殁。《南安碑刻》记录,九日山有 一方明代墓碑记载,孔希岛“不知何许人”,在明正德嘉靖年间,往来泉州40余年,“身不加老”。而《安平志》记载,孔希岛曾不远千里,向晋江安海黄世雄学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