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淘宝村诱惑:探访山村财富神话 看“屌丝”逆袭

30.12.2014  14:19

  东南网12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李秋云 林淑芳 谢明飞 编辑/ 杨炯 陈世国 视觉/ 龚长旺 张娟)“以前去找人拿货,我说我叫小陈,谁认识你?!现在呢,经常有老板主动打电话找我,问能不能帮他们卖产品。

  如果不是因为开了4家天猫店,呆在南安霞美长福村的年轻人陈财,可没这么扬眉吐气。

  2009年那会儿,陈财看到别人开网店,开始尝试。到去年,陈财已添置了一辆新路虎轿车。“我这一换新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要开网店了。

  成功总是容易被放大,也容易被效仿。

  这在“中国淘宝乡”安溪县尚卿乡,尤其明显。这个乡镇,餐饮、宾馆、足浴城等应有尽有,达60多家。而在更偏僻的灶美村,晚上9点后去灶美村里的酒吧,或许连座位都找不到了。

  这个村2000人,一半在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则在做藤铁、纸盒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连五六十岁的村民,也是张口“双11”,闭口“刷单”的。

  这就是泉州淘宝村的别样诱惑。

  一周前,阿里研究院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与去年的20家相比,今年全国淘宝村规模达到211个,长福村和灶美村在列。泉州淘宝村数量,从去年的灶美村1家,上升到17家,占全国淘宝村的8.06%,涉及鞋服、藤铁、跑步机等多个行业。

  淘宝村,正在改变传统的乡村生活,让村民获得新的职业和收入,也让底层村民获得更多的上升渠道,甚至有功于新型城镇化。

  淘宝村,势必将继续增加,然而,诱惑背后,也暗藏危机。淘宝村的黄金时代,还能延续多久?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淘宝村,有着仓储、生产、专业人才等制约,而卖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甚至阿里一周前宣布加大打假,包括部门执法的宽严尺度,都是淘宝村面临的内忧外患。

  探访

  山村财富神话

  灶美村随处可见家庭作坊式的淘宝店

  如果晚上9点以后,到安溪县尚卿乡,或许连酒吧里都找不到座位。

  当地有一个特别的小山村,平时热闹得像都市,到了春节就变得静悄悄。

  白天,村里的人只做两件事,有一半的人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的人则在做藤铁。

  2003年以前,这里还是县级贫困村,如今是阿里巴巴的淘宝名村,村里口口相传的,是不断刷新的财富神话。

  这就是灶美村,目前共有300多户近2000人,有250多户人家开网店,拥有上千家网店,每户人家都拥有多个网店,最多的达到10个,经营的产品多是藤铁工艺品。2013年,灶美村的官方销售数据为1.8亿元,2014年这个数据已经翻新到3亿元。

  村主任的儿子从厦门辞职回家开店

  今年年初,灶美村村委会主任李木生的儿子小李,刚满21岁,从厦门一家计算机公司离职回到家里创业:开淘宝店。

  小李卖的是桌椅等藤铁家具,虽然只是一家淘宝C店(个人店),但是每月的交易额已达2万多元。“我很看好这个行业,只要你诚信经营,再做15年没问题。”作为父亲,李木生支持儿子的事业,在他家里,下海的还包括女儿女婿,总共3家淘宝店。

  在灶美村,多数淘宝店都是家庭经营,业绩一般的,每年赚个一二十万不成问题;做得好的,一年有100多万元的利润,这样的淘宝店全村有10多家。

  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许多人的造富神话,比如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个,以前穷得叮当响,做了淘宝后,三人一年赚了300万;或者谁家做了淘宝没几年,就开上了奔驰宝马。小李的同村同学,一半以上都在开淘宝店,每年收入10多万元。

  常吵架的夫妻做淘宝赚了钱不吵了

  “旁边有一对夫妻,两个人以前经常吵架,做淘宝赚钱了就不吵了。”李木生说的,就是邻居李祥(化名)。2008年,李祥还在一家企业打工,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因捉襟见肘的收入,夫妻俩小摩擦不断。现在,他们俩经营着7家淘宝店,销售花架等藤铁工艺品,包括3家皇冠店,4家钻石店,每月交易额30多万元。

  李祥家两层楼的石头房子,除了电脑房和泡茶室外,到处都堆满了货物,由于场地不够,他在屋后加盖了一小块地方当仓库。他的母亲,除了农忙时种地外,多数时间都在帮忙包装铁架。全家上阵,或者再请几个员工,李祥的经营模式,正是灶美村最为普遍的“家庭作坊”。

  李木生的一块闲置厂房,就租给了别人经营。今年,他计划收回自己做,尽管租金已经从每平方米5元涨到8元直到现在的13元,几乎是晋江、石狮一带的厂房租金水平。

  名气打响之后“淘金者”蜂拥而至

  许多在灶美村开网店的店主,要么来自泉州附近的城市,要么来自浙江、河南等地。灶美村的名气打响之后,一拨“淘金者”蜂拥而至,南平人陈志(化名)正是其中一员。

  去年,他辞掉一家电商平台的工作,到灶美村租了一个房子,运营两间淘宝C店,销售藤铁。因为有电商实操经验,陈志对淘宝的游戏规则详细研究,渐渐打出名气,每年净赚10多万元,还拉来堂弟帮忙。“这几年,除了我们这些打工的,那些嫁出村的女孩子,也都回到村里做淘宝。”陈志说,以前在村里打工的那拨人,许多都跟他一样,自己开网店当老板。

  “以前打工赚不了多少钱,一做淘宝,1年就赚了20多万元。”这样的造富神话,让许多村外的人,纷纷往灶美村聚拢。这拨慕名而来的人到底有多少,李木生至今也没算出个数来。但是他知道,以前,当地灶美小学的学生只有80多人,现在暴增到了200多人,一半都是外来人员的子女。所以一到春节,村里就变得静悄悄的。

  而平时从村里到镇上,都非常热闹,镇上物质资源丰富了,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链便得以延伸。在尚卿乡,聚集着60多家餐饮、娱乐场所,酒吧、桑拿、足浴城等应有尽有。晚上9点以后,很多休闲娱乐场所都满座。

  “90后”一遍又一遍向陌生人讲述发家史

  成就灶美淘宝第一村的,不得不提到三个人年轻人,他们是李江斌、李连顺和李颖煌,都是在2008年左右第一批开网店的“90后”,之后成为合伙人。

  6年前,借助一台电脑和一部数码照相机,他们尝试在淘宝、易趣、拍拍等网站上销售藤铁工艺家居用品,利用网络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这股开店潮,席卷了整个灶美村。去年,他们三人在阿里巴巴的淘宝村论坛上,激动地接过了淘宝村的牌匾。

  一个位于安溪的小山村,从此被推上了神话一般的台前,各种采访、调研纷至沓来。作为主角的李连顺等人,一遍又一遍地向陌生人解释他们的发家史。“总共有100多场采访、调研,有时候一天有好几拨。”李连顺说。

  榜样

  淘宝村“屌丝”逆袭记

  南安长福村,一名年轻小伙正在开网店

  “那时我去厂里拿货,人家只知道我叫小陈,其实根本没记得我这人,现在很多厂家会主动打电话来,希望上他们的产品。”陈财说做淘宝改变的不只是他的腰包,还有别人对他的态度,“现在跟一些老板一起吃饭,终于有了底气和共同话题”。

  每个淘宝村崛起的背后,似乎都有“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

  不久前,阿里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年)》,从全国评选了211家淘宝村。泉州从去年仅有的一家,一跃冒出了17家。连日来,海都记者走访了部分淘宝村,揭开其背后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