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法律援助中心为贫弱群体撑起一片朗朗晴天

21.12.2015  12:25

      走进泉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温暖贴心的服务,足以一扫当事人心头的忧虑。一路走来,泉州法援人心系苍生、肩负使命,用自己的法律智慧,提供免费、优质的法律服务,让数以万计的受援人不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泉州法律援助中心致力于优化服务,不断拓展法律援助范围,为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贫弱群体撑起了一片朗朗晴天。

      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获得各级表彰30余次,其中厅部级表彰18次,曾被授予国家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省“五一劳动”奖状等。

【一份成绩单】办案数逐年递增 多年居全省前列

      每一个泉州法援人都是自豪的。这种自豪,源自多年来出色的办案成绩:自1997年以来,泉州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1万余件,数万人因此获益;办案数量持续递增,连续十多年居全省前列。

      今年1-11月,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85件,比增13.28%,受援人7673人次;共接待咨询7396人次;送法进监狱、送法进场所等一系列活动广泛开展。

【一站式平台】走进一个门 解决“一揽子”法律问题

      在泉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内,便民指引触摸屏与外墙悬挂的LED屏,轮番播放法律援助范围、对象、程序、案件指派情况等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接待大厅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窗口,更让市民轻松锁定目标。

      最贴心的莫过于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和隐私接待室的设立,一张笑脸、一张椅子、一杯茶水,不经意间就拉近了当事人的情感距离。

【一个服务圈】城区半小时 农村一小时

      如今,泉州四级法律援助“”,正为贫弱群体撑起一面巨大的“保护伞”:法律援助中心走进妇联、残联、团委、老龄委、工会等社团组织,搭建起111个工作站;163个乡镇(街道)全面覆盖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站;2464名法律援助联络员遍及各村(社区)……“城区半小时 农村一小时”的便捷服务圈悄然建立。

【一条“绿色通道”】应援尽援 办就办好

      ——完善“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案件免予审查经济状况;提速法律援助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力求当天审批;对老弱病残及外来工等特殊人员提供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

      ——降低援助“门槛”。将经济困难标准从最低保障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让“夹心层”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

      ——试行“点援制”。成立110名律师组成的志愿律师团,并公开专业档案,让受援人自主选择。

      ——探索代理申诉制。构建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制度,逐步将不服司法机关生效民事和行政裁判、决定,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一种机制】构筑长效机制 实现“无缝衔接

      申诉案件中,许多当事人常常因法律知识的缺失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民事行政检察与法律援助工作如何“无缝衔接”?今年,泉州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构筑长效协调机制,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与此同时,为发挥律师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市中院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律师代理申诉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将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一次次回访】“走出去”回访 “请进门”监督

      案件承办律师服务如何?案件接待人态度怎样?群众对法援工作有何需求?……为了优化服务,泉州法律援助中心定期进行案件旁听、回访,每年开展一次法律援助质量专项大检查,还聘请法律援助监督员,对每个案件发放办案机关和受援人征询意见表,上报数百个服务对象评议员及5件援助卷宗接受监督评查。

      今年,市中心共旁听案件15件,电话回访受援人70位,上门回访20位,并为受援人送去生活慰问品。受援人普遍反映接待和承办人员态度好,承办人办案廉洁认真。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