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拉练泉州篇2)泉州:沿海丝之路启航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市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保留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泉州有31个项目入选,位列全国前三甲。在泉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有不少行之有效的作法。
(授课现场) (泉州市木偶剧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应鸿:两条头顶线,还有一条叫背脊线,一条叫胸前线。四条线松紧度一定要平均。) 陈应鸿有36年艺龄,正手把手地给团里的青年演员讲授提线木偶的诀窍要领。这些演员虽然大多是科班出身, 基本功扎实, 但是进入剧团后,仍要定期接受团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 (泉州市木偶剧团青年演员,蔡思雅:在我们学习这八年里面,我觉得只是提线木偶的一个开始,还有很多要向剧团里面的老前辈学习) 泉州提线木偶戏始于唐末五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目前,泉州木偶剧团的演职员平均年龄已44岁,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为了让这门传统技艺"后继有人",泉州木偶剧团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合力推出"传承人培养计划"。 姚聪晓就是剧团与泉州艺校合作开办提线木偶表演班的第一批毕业生。 (泉州市木偶剧团青年演员,姚聪晓:来剧团以后,拜了师傅,师傅会根据你的情况,你的声音去分配行当给你,所以现在我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更加明确。) 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傀儡调"需要纯正的闽南话唱腔、道白,而大部分外省生源在语言关上就卡壳了。根据后继传承人的地域特点,剧团制定了今后创新与传承同步发展的新路子。 (泉州市木偶剧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应鸿:上戏的这批学生经过这段的培养以后,给他们表演方面,剧目的创作,给他们一个比较可以让他们拓展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在本地培养的这批学生,他们要坚守传统,继承一些传统的节目。) 泉州现有各级非遗项目60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75项、县级323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育毅:项目的申报是不断地在扩展的,这样有利于我们整个体系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 目前,泉州、厦门、漳州三市的53个区域列入了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保护的核心对象是区域内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委、市政府已将所属20个重点区域的保护规划列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正在搜集相关详细信息,预计在10月31号前完成重点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