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造生态城市:发展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

18.08.2014  14:44

  刘大爷家住泉州市东湖街,如今他每天早晨都会搭公交前往离家不远的东湖公园散步做运动,他告诉记者,现在泉州市区公交线路发达,不仅方便,而且更加环保,不要担心在路边吸尾气影响健康。

  近年来,泉州市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建设,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泉州市公交企业一直把车辆环保节能性能的提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快新清洁能源(LNG)车辆更新步伐,以绿色公交助推生态环境建设, 同时优化公交线路,让市民出门就能搭上公交。

   杜绝公交“冒黑烟” 一口气报废119部

  今年已经年过7旬的刘大爷见证了泉州公交的发展,在三十年前,泉州城市规模并不大,被形容为“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当时也只有一条公交路线,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年泉州公交数量也在增加。

  在刘大爷的印象中,几年前公交没有现在的“环保大气上档次”,经常车一发动就直冒黑烟,有些车破旧不堪,乘客坐在上面也很不舒服,“这种黑烟吸进人体,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公交油门一踩,黑烟倒灌在车内,味道很难闻。”泉州市交通委副主任杨琦伟说,冒黑烟公交车被称为城市“乌贼”,广受市民诟病。

  2010年,泉州公交公司专门组成专项检查组深入到各线路中进行检查,共检查车辆2019辆次,不合格车辆及时进行整改,坚持淘汰尾气排放超标车辆,杜绝公交。同时,强化日常乘车环境保洁工作,做到每班出车前有打扫、有清洁,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乘客环境。

  “2012年,泉州投入了2亿多元,更换了500辆公交车,全部是新能源的车,解决黑烟问题。”杨琦伟介绍说,2013年泉州全市又新增更新公交车127辆,其中,新增清洁能源车(LNG)57辆。

  到2013年底,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公交车辆数已达898部,其中达国Ⅲ标准的779部(占总数的86.7%)、达国Ⅱ标准的119部(占总数的13.3%)。现有运营车辆的环保水平、舒适程度、科技含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均得到全面提升。

  日前,泉州公交公司还对119部车辆技术状况较差的车辆进行报废;投入900多万元改造80台黄标公交车的国Ⅲ发动机,改造后百公里油耗下降2.3升,实现营运车辆排放达到城市环保标准。

  此外,公交公司还组织开展驾驶员规范操作、节能驾驶技术、维修技术等三项技术培训。从强化驾驶员培训着手,加大车辆在起步、上坡、换档、加速等过程的操作培训力度,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尾气排放超标及能源消耗超标。加强考核管理,从制度上规范驾驶员的操作、例保、维修、清洁等行为,对因驾驶操作不当而造成尾气排放不达标的驾驶员要进行业务培训并给予经济处罚,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优化公交线网 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陈先生在泉州鲤城区一家医院上班,但他家却在丰泽区,过去搭公交车,要绕很久才能到上班地点,为了方便上班他购买了一辆私家车。不过,现在陈先生如果不是赶时间,他宁愿选择公交车,“现在泉州公交四通八达,基本10分钟之内就能等到车,也不会很拥挤。”陈先生说,现在开私家车最麻烦的就是停车问题,而公交车则省去了这个麻烦。

  近年来,泉州市对全市公交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统筹。科学优化公交线路,按照城市发展需要和群众出行需求,合理增加公交线路。还委托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编制《优化泉州市中心市区公交线网规划》和《环泉州湾公交发展规划》等两项公交发展专项规划,以规划促提升,以服务保发展,为优化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布局和推进泉州980平方公里环湾区域公交“同城化”提供实施依据和发展纲要。

  “两个规划做了一年多的时间,交通学院学生还进到社区入户调查,了解市民的出行意愿和趋势,更好的做好公交规划。”杨琦伟表示,目前,泉州公交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根据群众的需要对公交线路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布局。

  据介绍,2014年以来,全市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1辆,新增公交线路6条,延伸、优化公交线路14条。“过去考虑效益的问题,很多公交七拐八弯,现在把原来太长的截短,一些线路加密,15分钟一班的变成8分钟一班。”杨琦伟说。

  根据泉州古城区长街深巷、街巷较窄的特点,泉州公交公司还投入了70多辆6米以下的小型公交,座位在19座以下,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泉州公交公司总经理刘泉生介绍说,小公交外观将结合古城文化韵味,采用复古风格,和整个古城风味相一致,为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添砖加瓦,公交还将采用LNG新能源,部分则选用电动式,做到节能环保。

  泉州市还组织开展公交出行宣传活动,借助车载媒体、公交网站、公交手机短信平台、公交微博,以及公交站点LED显示屏、张贴宣传条幅等多种渠道,发布“低碳交通、绿色出行”宣传标语,与社会公众、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呼吁广大市民外出多选择公共交通让市民更了解、支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分散出行人流 推行自行车租赁

  今年6月,泉州市市政公用局和市国资委正式同意并批复成立“泉州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建设将成为现实。

  按照初步设想,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纯粹的公益投入,并考虑便民原则,倡导绿色环保,理想中的状态是,居民出行每150米远,就能看到一个自行车租赁的站点,方便租车、还车,每个站点将停放25-40辆自行车。

  目前,泉州滨海公园等部分市区公园、沿海大通道、刺桐路两侧等地,已设有自行车道,而泉州街道较窄,市民出行选用自行车也很方便。

  “自行车出行对生态贡献很大,能节能降耗,自行车带有健身功能,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指数,减少医疗支出,同时能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安全问题,把过度聚集的出行人群分流。”刘泉生说。

  (记者:卢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