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审议通过
日前,市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的《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旨在将泉州打造成为我国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新枢纽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将成为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推进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2020年实现一批早期收获项目
《规划》阐释了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规划》指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将有效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构想的务实推进,加快构建面向“海丝”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发挥“海丝”先行先试的示范引领作用。《规划》遵循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开放引领发展,发挥地方特色、融入国家规划,重视文化引领、突出华侨优势,统筹国际国内、推动互利共赢,确保生态优先、践行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引领泉州在推动“海丝”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和中华海洋文明传承创新上先行示范,在推动侨港澳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上先行示范,在推动民营经济绿色智能转型和国际化上先行示范,在推动金融创新开放服务“海丝”建设上先行示范,在推动海陆丝绸之路城市交流合作上先行示范,在构筑“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上先行示范。
规划期为2015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按照《规划》,至2020年,泉州将在“海丝”先行区关键项目、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果,实现一批早期收获项目,人均GDP与经济发展速度在“海丝”核心区中居于前列。至202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将陆续实现中期和远期目标。
七方面着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按照《规划》,泉州将着力建设“海丝”重要基点和开放门户,“海丝”国际文化名城,“海丝”华侨特区,创建泉台共促“海丝”合作示范区,建设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区,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推进“海丝”沿线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在建设“海丝”重要基点和开放门户方面,泉州将借势福建开放大平台,建设“海丝”定向自贸区和金融开放创新区。建设陆海统筹枢纽区,建成“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加强与“海丝”沿线港口互联互通,建立“一带一路”内外对接的海陆新通道。
在建设“海丝”国际文化名城方面,泉州将深入挖掘古港的历史文化资源,融汇中华海派蓝色文明、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实施古城复兴和古港振兴计划,建设环湾中心城市,加强历史遗迹保护和开发,加快实施文明互鉴工程,推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繁荣,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创建中华海洋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推动“海丝”国际文化名城建设。
在建设“海丝”华侨特区方面,泉州将加快实施华侨华人纽带工程,设立联系侨商侨亲的闽南文化交流区,加快推进南洋华裔寻根谒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海外华侨华人杰出青年联络平台。发挥侨力共同推动“海丝”建设,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泉州企业走出去,促进实现民心相通。
在创建泉台共促“海丝”合作示范区方面,泉州将建立泉台合作产业集中区,打造泉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新载体,推进泉台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建设泉台大宗批发水产品集散中心,推动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打造泉台合作交流新平台,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泉台产业携手走出去。推进闽南文化、卫生交流合作,推进宗亲文化和青少年交流,增进人文情感交流与融合。
在建设民营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区方面,泉州将借力“海丝”,积极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创新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助力“海丝”建设,允许民营经济入股先行区专项基金,鼓励民营经济担当走出去的先行者。
在打造世界级海洋产业基地方面,泉州将大力发展新兴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建设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做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濒海绿色石化产业,合理规划各功能分区。大力发展先进机械装备产业,突出重点发展产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搭建海外交流平台。
在推进“海丝”沿线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方面,泉州将打造面向东盟开放新高地,建设南盟跨境经贸示范区,拓展中东、非洲经济文化合作新领域,深化东北亚人文与经贸合作,扩大与大洋洲经贸合作,积极组建“海丝”沿线多元城市联盟。
为此,泉州将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外合作,强化组织保障,鼓励公众参与,致力将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记者朱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