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公交何时一元一票制 建议:拓宽筹资渠道

20.03.2015  14:58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泉州公交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过,票价问题仍然是一只拦路虎。多年前福州、厦门就已对市区公交全面实行一元一票制,连莆田也于去年实现了“一元公交”。作为长期稳坐福建省经济头把交椅的泉州,何以至今未实现?

  昨天,海都有约特别邀请泉州市人大代表施蓬勃、市政协常委陈笃恒、市交通委公交科科长骆强、市物价局价格管理科科长黄朝阳、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经营业务部副经理陈冬毅、市民代表林里楠,就公交票价话题进行开放式“六方会谈”,为公交服务提升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思考。

  谈话中,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方面对“一元公交”表示支持和欢迎,并透露,接下来几年将着力优化线路以及场站建设等基础工作,尽力跟上并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1 问:市区实现“一元公交”时机成熟吗?

  公交企业持欢迎支持态度,但单靠企业难解决,需各部门配合

  陈笃恒:泉州公交有三大硬伤:难等、速度慢、票价贵。实行低票价是公交企业公益特征的一种体现,也是增强公交吸引力、提高出行分担率的有效手段。一元公交是大方向,也是政府施政为民的一大体现。但目前“一元公交”大都不在市民出行需求集中的中心市区。

  施蓬勃:对!当然,中心市区外围也需要一元公交,但从社会效益来看,在中心市区实行肯定更受欢迎,更能缓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

  林里楠:据说目前中心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在16%左右,这说明公交受欢迎度仍不足。虽然泉州公交路线新增、更新公交车等,整体面貌已有很大变化,但从百姓角度而言,实行一元票制才更有吸引力。泉州的GDP连续16年是全省第一,为何一元票制却还那么滞后?一定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市民愿意坐公交,公交有能力继续提升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来坐公交。而不是相反,搞得大家都不愿坐公交。

  陈冬毅: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现已开通68条公交线路(即市区公交),其中一元一票制共有10条,除了55路(西湖公园到泉州一院城东分院)、K606路(泉商环球广场到泉州五中城东校区)途经中心市区外,其余均在中心市区外围的支线公交,运营长度10~14公里。

  关于一元一票制公交问题,作为公交企业,我们也是支持欢迎的。因为这无论对市民来说,还是客运量统计,还是售票方面,都更加方便。但是一票制到底是1元还是2元,还是更高,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见。

  票价较低了,就必须让公交企业或政府财政来多买单。我们去年的成本支出是2亿多,运营收入约1.4亿,加上政府财政补贴后,去年还要亏损2千万左右。如果票价过高,市民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

  所以,单靠公交公司也难解决。这几年交通委、物价、财政等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公交服务有所提升,但离市民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2 问:若要全面铺开,有哪些困难需解决?

  “大公交”规划意识不强,公交场站建设缺失,财政投入不配套

  林里楠:我感觉,政府部门对发展泉州“大公交”的意识有必要再增强。这体现在新城建设前应该规划预留好公交用地,在财政投入方面要持续加大,不能对公交吝啬,因为公交的背后是广大普通百姓的出行需求,是大民生。

  比如有些大型开发项目,开发商都想最大化地利用土地,没有预留相应的公交站点。随着小区成型、形成规模,这一弊端就显现了。如泉州师院到东海,因为没有足够的公交场站,导致后续要新开线路,却没地方停车维保。场站对公交线路的布局和优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是公交线网的关键枢纽。没有场站,要跟上城市扩张,公交线路只能越开越长,来回绕圈。

  同时,政府的钱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民生上。比如厦门市对公交方面的财政投入就有8个亿,还不包括公交场站的建设费用。按照泉州财力,将财政投入从现在的6000多万提高到1个亿,我想,这应该也是可以承受的。

  骆强:应该说这几年泉州公交发展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车辆更新,去年,新增公交车辆222辆,新增公交线路13条,优化公交线路21条,今年又要新增100辆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5条。2012年也取消了公交车空调费。

  但何时能做到一元一票制,这个还不好说。主要是目前公交场站缺失太严重。眼下,在中心市区公交场站有71个,但公交首末站不到10个。今年准备在海星小区、五中城东分校建设公交首末站,优化线路。客流调查显示,中心市区公交线路平均长度超过18公里,国标是8~12公里,别小看这6公里的差距,这牵涉到场站等配套。

  黄朝阳:作为物价的主管部门,对公交票价的考虑,要从大原则着手,主要有三个因素:公交的发展;要与财政投入相配套;充分考虑群众尤其是乘客的承受能力。

  泉州公交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历史,从过去范围很小的老城区,当时多数是一元一票制,到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公交运行范围也在跟着延伸至城乡接合部和临近县(市、区)。

  而要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一方面基于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价格上要充分体现公交的公益性,充分考虑乘客承受能力,如K6线(仰恩大学至福厦高铁泉州站)由原来3元整体优化调整为2元,再如K606线全线1元;另一方面,公交水平和服务质量总体更需要提升,这与场站建设、线路调整、道路改善等方面都有关系。

  另外,整体公交票价改革,其调整需要按照国家的法定程序进行,即要经过成本测算,履行法定听证程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提出建议,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报请政府决策。至于新开线路和零星线路的价格调整,考虑到减少行政成本,一般按简易程序进行。

  3 问:若暂时无法实现 部门可先做哪些?

  分步实施,改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

  陈笃恒:公交票价种类不能太复杂,市民坐车会搞昏头,如果全部一元,那就方便了。公交事业需要政府投入,没错,但不能只坐等。如果一下子无法全面铺开,可不可以分步实施,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吸引更多市民愿意坐公交呢?

  我建议政府在用地、投资、政策、路权等方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改善公交基础设施,加大公交场站配套设施建设;明确和突出公交的公益性质,建立城市公交专项资金,对公交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足额的财政补偿;做好科学论证优化公交线路,加快实施公交票价全程一元票价制,努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拓宽筹资渠道,利用公交车开展车身广告、站台广告、车载广告等,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林里楠:赞同!可以从全长约12公里的7路公交开始,由华侨大学出发到文化宫,作为一元公交改革的典型样本来做。该路公交现在是乘客自行投币,一票制,但票价是1.5元。若乘客身上刚好没有那5毛钱,就很不方便;也给外地游客留下票价贵、小里小气的坏印象。

  这样化整为零,一条一条来解决,至少能让市民看到希望。另外,作为关系到市民出行并带有公益性质的公交,停靠在属于公共资源的文化宫停车场,竟然要交租金,这怎么也让人理解不过来。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好,让利给公交,就是让利给广大市民。

  施蓬勃:建议公交公司可将营收、支出全部阳光公开,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让政府、市民知道、理解公交的难处,取得各界支持,再开听证会,详细说明现状、规划愿景,多听听市民的声音,该调价就调。

  我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像公交站牌赞助那样,可让大型知名企业赞助整条线路并独家冠名,相当于做公益、让利给广大市民,再定期更换冠名单位。另外,并非有了钱就能做好公交服务,也要靠管理、经营好服务团队,就像做一个服务产品,从候车时间、乘坐舒适安全等方面,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陈冬毅:虽然公交司机这几年的收入有所提升,但与周边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将注重企业文化培育,营造员工尤其是公交司机对企业的归属感,从工作软环境上入手,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当然,场站建设仍是接下来几年的重头戏,也要继续优化线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