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力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27.07.2015  12:31

  泉州市大力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产业转型升级 泉州先人一步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消费新形势的倒逼中,传统制造业怎样笑傲市场?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这些共性问题,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了压力,先行进行了思考。

  转型升级,不是会场的条幅和案上的文件。方向怎么把,基础如何打,怎样接地气,钱从哪里来,氛围怎么造,成果如何推,未来怎么走?面对这一系列具体而细致的问题,泉州在国家部委和省里的支持推动下,先人一步开始了“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的筚路蓝缕,一场由“制造”到“智造”的生动实践,正赋予这座制造业大市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 谢曦 朱娟娟 实习生 黄怡娜

  方向怎么把? 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立足泉州市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泉州市按照“需求牵引、技术引领、能力提升、全面带动”的要求,系统抓好路径选择、方案设计和政策支撑。

  在顶层设计上,泉州市邀请中国工程院组织专家与泉州合作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计划,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将泉州建成全国制造业强市。具体推动实施过程中,泉州市把“1+3”纲要体系内容逐一转化分解落实。同时,组建由十多所科研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建立常驻专家组和项目导师挂钩联系制度,具体指导、研究和开发“示范工程”项目。

  对接省政府支持泉州的若干措施,出台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上亿元专项资金,叠加省上的扶持,在项目研发、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企业年度最高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000万元,仅市本级已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基础如何打?

  引入17个高校科研平台

  以建设创新和园区平台为重点,泉州市大力引进数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中科院、华中科大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在泉建设平台17个。已吸引600多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相关高层次人才,其中院士15人,在泉州的各类企业中开展精准服务。同时,重点抓好福建省(洛江)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福建省(晋江)智能装备、南安滨江机械装备等一批新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怎样接地气?

  征集500多家本地企业技术需求

  在科研平台的应用上,泉州市不求“高大上”,但求“接地气”,有效引导科研平台围绕本地本行业转型升级实际、紧扣本地企业改造提升急需开展研发。在组织对全市重点产业的数控技术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和论证的同时,泉州市启动千家企业技术需求征集,目前已征集了500多家。针对泉州市企业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引导在泉科研创新平台与企业联合攻关。瞄准泉州市产业数控化的改造方向,在多主轴多通道数控机床等领域开展项目研发和转化替代,形成性能和成本的双重优势。

  目前,全市九大产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0多家传统制造业相关企业都参与到示范工程建设中。参与企业共申报相关专利3000多项,带动全社会相关研发费用投入达10亿多元。

  钱从哪里来?

  设立100亿元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以解决高端装备制造商扩大产能和高端设备应用商购买设备的资金需求为重点,泉州市大力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鼓励银行业创新推出“技改贷”、“扩产贷”等产品,大受企业欢迎。目前,泉州市正抓紧设立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主要参与投资智能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同时,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机构、装备和技术的应用企业以及战略投资者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合体,共同投资数控装备产业。

  氛围怎么造?

  每年重点扶持400家龙头企业

  为激发主体的创新动力,泉州市系统梳理2008年来支持企业创新的32份政策,整合13亿元年度专项资金,每年重点扶持龙头企业4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200家。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创办网商虚拟产业园并试行集群登记注册,为创业者提供“一址多照”、“住所托管”、平台运营、物流配送、金融纳税等服务,真正实现没有资金、没有场地也能办企业。

  依托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电子商务园区,泉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建设创客领SHOW等一批平台载体,为大众创业提供空间、便利和服务,培育泉州经济未来的生力军。

  成果如何推?

  确定85个“数控一代”示范产品

  紧盯示范引领,泉州市专门设立泉州“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泉州制造2025”展示中心,进行示范产品和生产线的展示推广。确定85个“数控一代”示范产品,在销售和购置两方面进行补贴扶持。着力建设改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正在建设的44个应用示范点,涵盖了泉州市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食品、机械等传统产业。

  注重典型引路,泉州市组织一批机器换工、智能改造等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负责人,为同行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现身说法,引起广泛共鸣。泉州市还计划于年内完成“三个一千”,即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攻钻中心、一千套“数控一代”装备的生产和应用,进一步推动示范“”和“”的加快提升。通过举办纺织服装“数控一代”应用现场会等多场对接活动,成功对接企业200多家,达成合作项目416项,装备对接金额超100亿元。

  未来怎么走?

  力争2016年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

  泉州市选择制鞋、水暖卫浴和石材加工等传统产业,组织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生产线改造,普遍减少用工20%—30%,国产装备替代进口降低成本30%—50%。此外,泉州市还制定实施《泉州市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8)》,全力推动泉州市机械装备产业向数控化、智能化发展,力争到2016年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重点应用领域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到2018年全市机械装备产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比去年翻一番。同时,泉州市积极推进应用领域的系统集成,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培育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典型企业;加强行业间和产业上下游之间的跨界联手,促进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