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侨新村话变迁:从漂洋过海打拼到回乡创业反哺
04.08.2014 19:08
本文来源: 外事侨务办
近日,记者走访泉州华侨新村,虽然新村里最早的53户归侨人家如今只剩下十几户,可是依旧有一股浓浓的“侨味”。
放眼望去,红砖高墙内,很多院子已是植被杂生。记者轻扣门扉许久,才有开门者。开门的都是些颤巍巍的老人家,说明来意后,他们都是笑脸相迎。
泉州是著名侨乡,泉籍海外华侨华人约750多万人。改革开放之初,泉州经济从侨资、侨房、侨眷侨属组成的家庭式小作坊起步,创造出闻名遐迩的“泉州模式”。
“我们的华侨先辈都是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东南亚国家,凭借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在海外站稳脚跟。中国改革开放后,我们家族大多转移到(中国)国内投资经营泡沫塑料生意,目前发展势头很好。”华侨二村的印尼侨属李氏自豪地说。
“现在国内发展条件不错,政府也大力支持,我们想打拼不一定要出去了,就在家乡开店、做生意。但是有空还是会去东南亚走走,看看祖辈们呆过的地方。”菲律宾归侨后裔曾景芸指着自己祖父的遗像说,“我祖父曾铜锣孤身一人去菲律宾打拼,晚年才回到泉州”。
印尼侨属陈秀珍也介绍了类似情况,“我的婆婆,还有小姑子、小叔子一家到印尼接手我公公产业继续做建材生意,但是我的儿子女儿们选择待在国内办厂、开店。最近,我二女儿从香港回来,已经着手在泉州市区开一家烧腊店。”
海外回来的乡亲一方面忙着学中文、学闽南话,忙着参加各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研习班”,忙着张罗生意,另一方面,也热衷各种公益事业,星罗棋布的侨建学校、医院、体育馆、图书馆、老人会、道路、桥梁,凝聚着海外赤子的一片真情,更新了华侨精神的内涵。(廖静)
本文来源: 外事侨务办
04.08.2014 19:08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首届“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8月6日,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