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以课改冲破素质教育瓶颈

11.03.2015  12:39

泉州一中的体验式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泉州一中 供图)

泉州五中开展校园辩论赛,活跃学生生活,拓展思维。(林劲峰 摄)

泉州九中的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录制的视频进行学习,新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其课堂效率。(戴涵琦 摄)

   核心提示

  日前,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带领调研组来泉州市调研中小学素质教育,与泉州五中、泉州一中、泉州七中、泉州九中、泉州六中、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鲤城区实验小学校长座谈,总结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课程的多样化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泉州市中小学把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不少学校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而课程的多样化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市教育局副局长、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说,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健康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该校开设以《论语》、《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系列校本课程;为了让学生了解科技资讯,发展个性特长以及培养社会实践等能力,学校开设了“艺术审美与休闲健身”、“主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与社会实践”等系列校本课程。不少学生已逐渐将经典诵读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经典诵读的效果日益凸显。

   以“减负”来“提质”,促进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一大顽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个性发展,以及新课改核心价值的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是不要质量,而是通过减负获得更高的质量。”泉州一中校长赖东升说,这个“质量”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等于学习上不需要勤奋刻苦,而是要通过“提质”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变得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才能让知识在学生身上“内化于心而外显于形”。

  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初中课前三分钟演讲、“同课异构”等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该校已让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此外,为了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分层走班教学及自编校本教辅材料,成为泉州不少中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老师精编细选习题,布置有创造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意愿,在部分学科试行分层走班教学,如体育课分为综合体能训练班、篮球普及班、篮球提高班、排球班、足球班、武术班及健美操班等;音乐课分为音乐欣赏班、作曲班、合唱班及舞蹈班等。

   素质教育需要有效的监管评估机制

  参与座谈的教育界人士纷纷表示,素质教育需要评价机制引领,希望能够建立起公开有效的素质教育监管评估机制,比如修订完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督学作用,提高对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建立督导评估和社会评价结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公布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结果,宣传推广好的工作做法和办学经验,客观曝光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评价结果的公开,倒逼学校自觉实施素质教育;把督导评价结果与校长的考核和绩效工资相挂钩,与学校的评优评先相挂钩,以集体荣誉和个人的切身利益驱动学校和校长自觉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