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九日山祈风仪典 寻找“活着的海丝”(图)

13.08.2014  12:04

   海丝故事NO.9 一座山

   九日山上寻找“活的海丝

  孙秀锦一遍遍从九日山上的石刻里寻找有关祈风的记载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8月13日讯 2003年到2007年,泉州丰州九日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孙秀锦几乎天天将大半时间都泡在山上,觉得“清晨的空气都是甜的”。她将山上的摩崖石刻逐一拍下照片,回家后对照着整理出文字,并详细释义。

  坚持如此繁芜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解“祈风”。这种在历史上持续了近两百年的官方祈福仪式,消失了七百多年后,在孙秀锦有意识的整理下,“套式”又逐渐清晰了起来。作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位九日山祈风仪典的传承人希望,有一天,这里能真正恢复起“冬春两祭”的仪式,虽然鸥鹭掠过风帆的大航海场景在金鸡港已无法再现,可作为“海丝”印记之一,至少能让这一盛典,依旧“”在泉州人的眼前。

   石头里的 秘密

  九日山上共13方有日期纪年的祈风石刻,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连续拍了五年的石头照,孙秀锦已经是“出口成章”。比如,山上最早的一方祈风石刻,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石头上用描红的隶书写道:泉州市市舶司提举虞仲房等人操办了祈风仪典。还有一些石刻提到,南宋泉州太守主持仪式、官员集体出席活动;或记载“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等。

  最晚的一方祈风石刻撰于咸淳丙寅年(1266年)冬至后,正值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际,尊重民意,朝廷还在坚持祈风。文字里,官员们对当日阳光明媚、溪流与山景之优美做了好一番抒情。

  站在九日山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下,孙秀锦感叹,多亏了泉州古代官员文人有在石头上“写笔记”的风雅习惯,这才使得祈风史料有铁一般的证据。鉴于全国绝无仅有的航海摩崖石刻就在泉州,1988年,国务院将九日山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