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两项公交专项规划编制完成

22.08.2014  19:53

  东南网8月22日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 通讯员 庄爱萍 林泳坤)  来自泉州市交通委的消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优化泉州市中心市区公交线网规划》与《环泉州湾公交发展规划》已于日前完成编制并经泉州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两项公交发展专项规划为优化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布局,推进泉州环湾区域公交“同城化”,提供了实施依据和发展纲要。

   两项公交规划:以公交线路优化为主

  根据编制情况汇报,截至2014年7月份,泉州市有公交企业16家,其中,中心市区3家,晋江、泉港、惠安、永春、台商投资区各1家,南安、石狮、安溪、德化各2家。全市拥有公交车1990辆,营运线路197条,公交从业人员3510名(含驾驶员2080名)。

  两项公交规划共规划线路125条,主要采取“裁长加密、裁弯取直”的方式,在原有线路基础上优化49条线路。一是线路里程超过20公里以上的,原则上规划为快线公交,大站快车,合理分流短途客流;二是调整部分公交线路,避免线路重复率高、实载率低和公共资源浪费;三是充分考虑晋江南北岸、田安大桥、黄龙大桥等新规划或新建市政道路资源,超前规划一批公交线网,力求线网布局更加合理、更加便民。

  据了解,两项公交规划于2012年7月正式开始编制,在编制和完善过程中,共召开征求意见会39场,收集意见319条,采纳223条,经多次的修改论证,日臻完善,前后易稿23次,于前日经泉州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强化夜间公交服务 公交出行比例将提高到22.78%

  两项规划中的《优化泉州市中心市区公交线网规划》,将着力于适时调整线网结构,逐步解决城市公交线网重复率高、线路运营里程长、线路直线系数低等问题。

  该规划主要采取“裁弯取直”和“裁长加密”的方法进行设计,首先,在线路上,共规划74条线路,其中,优化线路29条(近期优化26条、中远期优化3条),新增线路28条(近期新增21条、中远期新增7条),最终保留现有线路17条。第二,在车辆上。近期规划(至2015年)要增加330标台公交车(包括备用车辆数),中远期规划(至2020年)要增加124标台公交车(包括备用车辆数)。第三,在场站上。共规划公交枢纽7处。

  据了解,优化、新增线路主要方向是覆盖公交盲区,如优化1、3、39和44路,将始发站调整至海星小区,如已开通的43路、49路、K301路,分别覆盖仰恩大学、江滨南路、丰海路等公交盲区。下半年还将新增线路覆盖江滨南路、江滨北路,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问题。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强化夜间公交服务。设计夜班公交线路10条,具体线路为1路、3路、4路、5路、6路、8路、26路、30路、40路、K1路,进一步完善了夜间公交服务线网布局,延长了夜间公交服务时间,尽量满足市民夜间公交出行需求。

  目前,10条夜间公交线路已经有4条延长服务时间,分别是3、8、26、K1,至今年年底还将延长3条线路的夜间服务时间,计划2015年全部完成10条线路延长夜间服务时间的工作。

  至2020年,公交线路平均长度由现有的19.88km缩短为14.47km,公交车辆拥有率由现有的9.85辆/万人提高到11.42辆/万人,平均换乘系数由现有的1.56降低到1.21,公交出行比例由现有的16.78%提高到22.78%。

   环泉州湾公交发展规划》:优化线路20条,新增线路31条

  两项规划中的《环泉州湾公交发展规划》,对泉州980平方公里环湾区域新拓展的河市马甲、仙石西滨、蚶江祥芝、洛秀张坂、磁灶、崇武山霞、黄塘7个组团的公交线网和公交场站设施进行规划和优化调整,将建成泉州980平方公里环湾区域综合公共交通枢纽和配套设施。

  从规划上看,环泉州湾公交线网共规划了51条线路,其中优化线路20条,新增线路31条。近期(至2015年)新增13条公交线路,中远期(至2020年)规划新增18条公交线路。同时,近期(至2015年)规划增加192标台公交车(包括备用车辆数),中远期(至2020年)规划增加348标台公交车(包括备用车辆数)。在场站上,共规划公交枢纽7处。

  该规划采用基于片区的公交线网优化布设方法。各片区之间开设往返的快速公交线路,构建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同时采用快线为主公交线路。环泉州湾公交线路将以快线形式开通,公交停靠站点少,平均站距1.70km以上。

  规划提出,至2020年,公交车辆拥有率由近期的6.34辆/万人提高到7.28辆/万人,平均换乘系数由近期的1.48降低到1.12,公交出行比例由近期的12.40%提高到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