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旬老翁情醉南音 义教义演二十多载

24.03.2018  19:48
陈成芬(右二)在教学生南音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 泉州网3月24日讯 (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林伟文 文/图)今年78岁的陈成芬是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人,如今,他依然坚守在南音教学和演出的第一线。他55岁开始学习南音,凭借着刻苦的努力和自身的天赋,仅两年时间就学有所成。1996年,他开班授课,尽管无退休金,却依然自掏腰包不下20万元,添置各种教学器具和配套服装,无偿开展南音教学,组织义演活动。“只要学生想学,我就会教,”朴实的话语,生动地诠释了陈成芬对传承南音的满腔热情。

    陈成芬(右二)在教学生南音

      一场和南音的“黄昏恋

      接受采访时,陈成芬表示,他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爱上南音了,只记得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这古老的音乐,自己一下就喜欢上了。

      “当时子女多,条件不允许,只好先放下学南音想法,正式学的时候,我已经55岁了。”说到这,陈成芬的语气里既有些惋惜又有些自豪。虽然学得晚,可这却没有阻挡他的“南音之路”。55岁,他师从老艺人王世明,从弹琵琶、看工乂谱到唱曲,进步神速,两年时间就学有所成。从此,陈成芬和南音传承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开始了一场不降温的“热恋”。

      从不收取学生一分钱

      之前,陈成芬的教学地点设在河市镇南音分会,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骑行一公里多,到教学点等着来学南音的孩子们。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有个规矩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不收取学生一分钱。不仅如此,只要一有机会,他便自掏腰包带着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开展公益演出,以演代训提高学员的水平。

      “他对学生很大方,有时候学生饿了还会带他们下馆子,但是他自己吃饭就很随意,经常是咸菜豆腐。”陈老多年的好友王晓波感慨。

      去年,河市镇新建成的文化站设立了南音社,陈成芬的教学地点也离家近了许多。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坚持每天5点半就骑着摩托车到南音社扫地、浇花、擦桌椅,整理孩子们学习用的各种乐器和琴谱。南音社里一张张他手抄的南音教学谱,是20多年岁月的沉淀,足以见证他对南音传承的炽爱与坚守。

      希望有人能接过接力棒

      “南音需要传承。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习,共同提高。”陈成芬说。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要帮他申报省级非遗南音项目传承人,但他却婉言拒绝了,“个人荣誉不重要,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人把南音传承这件事情接过去、做下去!

      陈成芬在坚持义务教学和公益演出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南音创作与研究。他发表了文章《陈三五娘故事与南音的渊源》,编(谱)写《俞公颂》《乌峰山》《忆春坑》《陈三坝》《王妈宫》等南音曲目和故事。为了进一步提高南音的影响力,每逢春节等重要节假日,他都会带领学员开展公益演出,去年12月份,他还牵头组织了外县(市、区)的十几支南音团队,齐聚河市南音社,共唱千年雅乐。

      声 音

      无私传承体现大爱

      洛江区文明办主任 王春霖

      今年已78岁的陈成芬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老从未放弃儿时的南音梦,55岁才开始学习南音并不断追求进步,他向我们阐述了“为梦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为时未晚”;二是,他没有退休金,生活费大部分都花在学生身上,义教义演20多年,他对南音的传承充满无私、体现大爱。

  •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