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海丝”沿线国家 福建海洋经济合作开疆拓土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系列之五
福州马尾,自古以来就是远洋渔业的主要集散地,也是海产品进出境的中国重要口岸之一。位于这里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大厅里,四周墙上的电子屏幕不停地滚动着交易数字,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副总裁薛永福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挂牌两年有余的该交易所已发展境内外会员358家,线上累计交易额5317亿元(人民币,下同)。
2015年3月,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挂牌运营。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该交易所吸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及拥有大宗海产品和海产资源的龙头企业为会员,对大宗海产品现货通过“线上交易、线下交收、跨境结算”的方式进行交易。
据薛永福透露,目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马来西亚分中心已进入实质性商务谈判和业务审批阶段,缅甸和越南分中心正在筹建中;“海上丝绸之路期货交易所(柬埔寨)”也已获柬埔寨证监会批准筹建。
去年9月,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皆富集团签约合作,共同在马来西亚建设占地6.2万亩、投资32.9亿元的产业合作基地。“未来,我们将陆续在东盟各国建立基地,搭建合作共赢新平台。”薛永福说。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现代渔业加快转型,远洋渔业蓬勃发展,与东盟国家的渔业合作方兴未艾。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福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734亿元,其中水产品出口居全国第一,远洋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第一。
福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在境外合作投资建设了一批远洋渔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介绍说,已有10家企业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渔业养殖基地,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居中国第一;远洋渔业工程包建设去年完成项目投资15.26亿元,开工建造远洋渔船127艘,新建(扩建)境外基地4个,新增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4个。
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东”)投资建立的毛里塔尼亚综合基地,就是目前中国境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在那里,当地员工1000多人,每周总量超过2500吨的渔获物发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宏东”毛塔基地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企业。
“宏东”是从福建“走出去”的一家远洋渔业公司。今年,“宏东”的远洋船队将达到170艘,在毛里塔尼亚的雇员有望达到2500人。“宏东”还计划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开展渔业合作,辐射印度洋海域及莫桑比克海峡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
“宏东”董事长兰勇表示,大西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绝非一年捞捕、售出几万吨鱼这么简单,将建好基地并持续完善产业链,努力保持渔业资源的永续。
对接“一带一路”,福建加速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力争到“十三五”末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业界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为福建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建设、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为福建海洋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都带来新的机遇。 (闫旭)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系列回顾:
【编辑姓名:施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