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冥纸冥币”切勿矫枉过正
临近清明,很多人把返乡祭扫也提上了日程。烧冥纸、冥币是很多人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方式之一。这两天,黑龙江哈尔滨市要求“让冥纸冥币无处可买、无纸可烧”一事上了热搜。一边是约定俗成的传统祭扫方式,一边是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的城市治理需求,近年来,每逢清明,有关祭扫方式的话题都成了舆论争议的焦点。(3月23日中新网)
当前,一些低碳环保、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正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经历了这场疫情大考,更应摒弃不文明的、不合适宜的祭扫方式。而且烧冥币、供香烛、献祭品等传统祭扫方式,不仅会造成满天纸灰飞、到处烟尘绕,还容易引发火灾。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尔滨治理“冥纸冥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样的治理政策为何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实上,早在2009年,哈尔滨就发布《关于禁止贩卖冥纸冥币的通告》,禁止占道经营冥纸冥币,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冥品。2017年、2018年也曾开展相关整治工作,但效果未达预期。哈尔滨这次治理“冥纸冥币”的态度较之以往,明显严厉了许多。不仅要求严打生产源头、严查运输渠道、严罚销售环节、严控末端焚烧,让冥纸冥币无处可买、无纸可烧,而且还明确提出治理成效要与问责“一把手”挂钩。对此,不少网友质疑这是“一刀切”的做法,这样的治理思路可能导致“层层加码”,容易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制造新矛盾。
从情理上讲,烧冥纸、冥币是成百上千年形成的民风习俗,倡导民众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引导工作。“一刀切”地禁止冥纸冥币,通过严打、严查、严罚、严控“让冥纸冥币无处可买、无纸可烧”,不仅少了些人情味,效果也很难如愿。何况,冥纸冥币等祭祀用品,也显然不能一概地被定义为封建迷信用品。
从法律上讲,烧冥纸、冥币是传统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国家在立法层面上对此也予以尊重。“法无禁止即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尤其是在目前并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政府应自觉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烧冥纸、冥币虽与现代文明有些不搭调,但并不违法,“一刀切”地禁止并将其治理成效与问责“一把手”挂钩,容易形成对民众选择权的粗暴干涉。这实际上是一种矫枉过正的“乱作为”,最终往往只换来“滥用权力”的指责。
应当看到,人们接受新观念、新风俗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很难接受“云祭扫”等新兴祭扫方式。因此,治理“冥纸冥币”,需要讲求方式方法,充分尊重民俗,加强宣传引导,坚持循序渐进,避免简单粗暴。事实早已证明,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重“疏”轻“堵”,远比“一刀切”地禁止更容易被人接受,效果也好得多。(泉州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