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治、刹、清——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五大“热词”

04.12.2014  11:01

        新华网上海12月3日电(记者朱翃)从吃喝到出行,从节庆假日到日常生活,从工作会议到新闻报道,“八项规定”所涉及的事项虽然细小,但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在这些日常的改变中,百姓看到了变化,党员端正了作风,改革汲取了动力,也引领社会风尚更加清新。

        禁“舌尖上的浪费”

        大吃大喝,杯盘狼藉,满桌剩菜……这一幕在饭店中并不鲜见。“舌尖上的浪费”看似事小,却切切实实地危害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与血脉。

        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我国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和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这两个数字让我们不能不设想,如果杜绝或大大减少浪费,能否让亿万困难群众温饱起来?

        在“舌尖上的浪费”中,既有党员干部公款吃喝的身影,也有普通百姓;但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应自党员干部始。因为,公款吃喝不仅大量浪费,还是腐败行为的开始。两年来,在“严治”下公款吃喝基本已销声匿迹,餐厅里的“光盘行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一种自发行为。

        止“车轮上的腐败”

        “车轮上的腐败”也是司空见惯。公车接孩子放学的,公车带家人游玩的,公务车辆超配等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车轮上的腐败”不仅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具体表现,更是“三公消费”中的重要部分,广大群众对这一问题的整治也充满期盼。

        两年来,从河北、广西等地取消“O”牌特权公务车辆到河南、黑龙江等省对数千辆违规公务用车进行了处置;从内蒙古、福建等地对公务用车超标问题的严厉查处到湖北、云南、西藏对公车私用行为系统整治,都凸显了“八项规定”之下对“车轮上的腐败”毫不留情。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条例明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未来公车管理的效果更令人期待。

        治“会所中的歪风”

        曾经,高级会所藏身公园景区,一些党员干部“躲进小楼成一统”,在推杯换盏和靡靡之音中陷入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泥淖。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落实中央要求,对历史建筑、公园等场所中的私人会所调查摸底,制定整治措施;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强化正风肃纪,严查党员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等违纪行为。

        更让人欣慰的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对本地区公园内上一阶段排查出的私人会所整治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彻底整治,防止死灰复燃。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