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李晓伟:用油画“留住”老仓山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老仓山,藏着老福州的生活记忆。在此生活了几十年的油画家李晓伟,对青石板的小巷和年代感十足的老洋楼情有独钟。他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用艺术方式发掘这里别样的美——他用油画“留住”老仓山
油画《泛船埔天主堂》,呼唤在城市建设中珍视历史遗存。
8月5日,福州西林小筑,“画里闲逛老仓山”艺术分享会。
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著名油画家李晓伟,与一群热爱福州古早味的有识之士,分享他用画笔记录老仓山的过程,以及他和老仓山的故事。分享会结束后,不少人沿着他所推荐的老仓山路线开启探秘之旅,试着找寻先前不曾发现的风景,重拾闽都记忆。
“建筑是石头书写的史书,是最为显像的文化符号。建筑是不动的,人参与了,产生的活力才更有价值。老仓山很美很入画,我愿撒下‘美好’的种子,让它和这座城市一起长大。”这一理念,正是李晓伟倾心老建筑,并以此作画的动力。
用画笔讲述老洋房故事
从陈芷汀宅到无逸山庄,从泛船埔教堂到丹麦领事馆,李晓伟油画作品截取老洋房的局部入画,在虚实表现中加入合理想象,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
1977年,李晓伟从漳州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仓山这一带,他一待就是40年,既融入了这个地方,更爱上了它。
10年前,眼看着熟悉的仓山老建筑相继消失,引发很多人感慨,李晓伟也不例外。
李晓伟印象最深的当属德园被拆一事。位于仓山聚和路15号的德园,是一座二层红砖西式洋楼,带有外廊,具有典型的券廊式建筑风格。得知这里有可能被拆,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王鸿教授在德园旁的废墟上举办《“镜像东西”之告别福州》摄影展,回顾仓山区历史,讲述围绕老建筑发生的故事。
这堂现场课,对李晓伟触动很大。这个热爱仓山老建筑的血性汉子,开始用画笔留下老建筑的倩影,让后人回味它们的韵味。
“我之前画了很多马厂街建筑里的门楼,美极了。不过,现在很多都不见了。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承载着福州记忆的地方入画。哪怕人去楼空,但建筑还在,故事还在。”李晓伟说,创作过程中,有对仓山历史的思考,也有对老建筑前途命运的担忧。
福州有副老对联:“走马仓前观走马,番船浦内看番船。”前者说的是跑马场;后者指仓山的泛船浦,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就在这个地方。2008年,为了给南江滨路建设让道,重达1500多吨的教堂神父楼,整体平移80.7米,并逆时针转向90度。
怀着对历史敬重的心绪,李晓伟于2012年绘就了油画《泛船浦天主堂》,呼唤在城市建设中珍视历史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