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已跌至近4年最低位 油价还将“几连跌”?

16.11.2014  21:07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安蓓、韩洁、陈炜伟)15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迎来史上首次“八连跌”。

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连续下调?不断下跌的油价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国内油价还会有“几连跌”?油价的连续下跌会否引发

油价缘何“跌跌不休”?

八连跌”后,今年7月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大部分回落至“6元时代”,达近四年来最低位。

我国于2013年3月底出台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新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这意味着在新的定价模式下,成品油价格涨跌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二者均比今年6月底的年内高点下跌了约30%。但随后于14日出现明显反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说,供强需弱的基本面是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核心因素。美元走强、地缘政治等因素又助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国际原油市场正在经历深层次结构性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变革中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正在减弱,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

与此同时,供应却出现超预期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2008年到2014年其总体原油产量增长80%。今年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增量占全球石油供应增量的九成以上。虽然美国并未解除实施40余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其国内供给充裕导致的原油进口量下降,间接对全球供应格局产生影响。而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并未减产。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打压。地缘政治方面,伊拉克和乌克兰局势并未对国际原油供应产生明显影响,三季度利比亚原油产量超预期增长。美国和欧洲加强对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明显抑制了投机资金对油价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