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回应2.7亿建长廊花3亿拆除 称系自我革命

23.06.2014  12:26

河口3年前投2.7亿元建成的文化长廊近日花3亿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关注。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回应1 要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河口县政府发言人称, 2011年,河口县通过招商引资,投资沿着红河岸边修建起“中国—东盟河口旅游文化景观长廊”,当初之所以引进这个项目,是希望能形成一个集中展示河口旅游文化特色的景观长廊,规划的都是与旅游和文化有关的项目。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出于追求经济利益的考虑,“文化景观长廊”被过度商业化了,入驻的商家多为酒吧、服装、鞋帽、家具等等,跟原先规划的“旅游”和“文化”功能大相径庭,且有部分商家为了扩充营业面积,还肆意私搭乱建、加层加高,使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受到破坏,政府几经整治均收效甚微。

发言人还称听到许多游客和百姓的反映后,政府从开发商手里把这些商铺赎回来,进行拆除并还给市民公共空间。

回应2 一建一拆是一场“观念之战

刚刚建好,又要拆除,这不是瞎折腾,河口县政府发言人回应,这一建一拆,反映的恰恰是在城镇化理念上新的转型和进步,是一场“观念之战”。

当初建的2.7亿元是招商引资,并没有动用财政资金,也就是纳税人的钱。”发言人表示,现在政府从开发商那里赎回来,是等价值的市场交易。将要花的3亿元确实是财政资金,但商业用途要转化为市政公共工程,政府必须通过赎买,这是依法办事,政府没有道理不给予开发商相应的赔偿就收回公用。一建一拆并未浪费近6个亿,反过来开发商是为河口人民做出了贡献。

发言人还表示,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政府只花3亿元未必能建得起这么大面积的市民公共绿地空间。“不过,开发商并未在此问题上过多计较。”他说,开发商投的2.7亿,主要是把过去河边的乱石滩开发成了熟地,实际上地面建筑花的钱并不多,而商户自己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政府依法是不予赔偿的。因此,假使当初没有招商引资,现在政府才开始来建设这个滨河公共绿地,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整理土地、绿化美化等,还是要花这么多钱。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并没有浪费。

对话

市民的幸福生活是花钱买不来的

都市时报:长廊拆除以后准备怎么办呢?

刘建雄:按照规划,它将成为绿地公园和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真正做到还景于民、还绿于民、还公共空间于民。

都市时报:有媒体评价建了拆拆了建,是典型的“瞎折腾”,你怎么看?

刘建雄:中国的城镇化,究竟要“发展优先”还是“民生优先”,以此为思考的基点,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项目:这是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很好地利用了外来的资金,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可观的财政税收,从发展的角度看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如果从民生的理念出发,它却是一个并不那么好的项目,它不仅破坏了河口“两国一城”的特殊风貌优势,而且还夺走了市民的公共空间,侵占了市民的公共利益。

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让市民生活得更好。但如果税收虽然增加了,市民的舒适感、幸福感却反而下降了,这不是背道而驰吗?因此,我们选择了“民生优先”,我们认为市民的幸福生活是花钱买不来的。

都市时报:这个项目3年前建的时候投了2.7亿元,现在拆除又要花3亿多?

刘建雄:其实大家也误会了。之前我已经介绍过,当初建的2.7亿元是招商引资,并没有动用财政资金,也就是你说的纳税人的钱。

现在政府从开发商那里赎回来,是等价值的市场交易。将要花的3亿元确实是财政资金,但商业用途要转化为市政公共工程,政府必须通过赎买,这是依法办事,政府没有道理不给予开发商相应的赔偿就收回公用。而且,也并非大家理解的开发商用2.7亿元套取了政府的3亿元,白赚纳税人3000万元。这3亿元并不完全是赎买的费用,还包括赎回来后建设市政公共工程的费用。因此,不仅不是大家理解的浪费了近6个亿,就是政府将要花的这3个亿也并没有“打水漂”。

都市时报:刚建好就拆除,这是不是决策失误?

刘建雄:一次谋求从追求经济发展到追求民生改善的自我革命,却使河口深陷舆论的漩涡,也折射出改革之难、转型之难。“第一个吃螃蟹者”总是会惹来非议,因为人们对新思想、新观念会本能地不理解、质疑和排斥。几年后或十几年后,当拆除工厂和过度的商业设施,还绿于民、还公共空间于民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流模式,不再被当成争议事件的时候,那时人们再回过头来审视这场“河口拆商风波”,才能真正体察到这一事件的历史价值。中国的改革和转型,总是在这样的责难声中艰难前行的。都市时报 王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