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100余件文物走进福建 甲骨、武则天金简等悉数亮相
殷墟甲骨文是商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新华网 刘丰 摄
新华网福州1月4日电(刘丰)古老的殷墟甲骨、精美的夏商青铜器、巍峨的汉代陶楼、斑斓的唐三彩、优雅的宋代名窑瓷器……3日,来自河南博物院的100余件文物在福建博物院揭开面纱,带领观众回望华夏文明血脉延续的沧桑和辉煌。
“文明的血脉——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3日在福建博物院拉开序幕。河南省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被称为“最早的中国”,上古先贤圣王们在此建基立业、文明肇始。从二里头遗址开始,直至繁华的东京汴梁,数千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原王朝生息发展的核心地域,约20余个朝代建都于此。
本次展览荟萃河南博物院珍藏的100余件文物,其中包含4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展出的珍品中,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武则天除罪金简,有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有吴王夫差剑,有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四足觥等。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7日,市民可免费观展。
武则天除罪金简,以纯度96%的黄金制成,上錾双钩铭文63字,意为:武则天虔诚信奉道教真理,渴望长生不老,故特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门投递金简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名。落款为唐久视元年七月初七。这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新华网 刘丰 摄
由三组钟组合的一套编钟,9件编钟均有铭文。铭文大意为:“在某年正月丁亥的这一天,潘子成周选择好的青铜,铸造一套美妙和谐的编钟,祝自己长寿无期,使子孙永远享用”。新华网 刘丰 摄
金缕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和鞋五大部分。全套玉衣共用2008片青玉组成,玉片之间用金丝加以编缀。另有玉猪、玉蝉、玉耳塞、玉鼻塞等。 新华网 刘丰 摄
宋代白釉春夏秋冬梅瓶。新华网 刘丰 摄
白陶碾、磨和劳作女俑,展现了粮食加工作坊。新华网 刘丰 摄
吴王夫差佩剑。有铭文10字:“攻吾王夫差自乍其元”,字体修长。新华网 刘丰 摄
展览带领观众回望华夏文明血脉延续的沧桑和辉煌。新华网 刘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