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熟人忽悠背巨债 河南七旬老人打工还债17年

11.08.2014  00:27

  开栏的话

河南七旬老人打工还债十七年

啥都可以晚,诚信晚不得”(诚信中国)

本报记者 戴 鹏 任胜利

言不信者,行不果”,“失信就是失败”,古今中外,诚信都是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然而,当假冒伪劣频频曝光,当学术造假屡禁不绝,当老人跌倒不敢扶起,人们不禁追问:诚信去哪儿了?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期盼他人诚信,不如首先诚信待人。诚信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化,营造不能、不愿、不敢失信的氛围,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诚信中国”今起开栏,意在褒奖美好,鞭挞丑陋,揭露问题,推介经验。不文过饰非,不危言耸听,仅用“”之所闻所见,讲述一个个真实的“诚信”故事。

河南新郑市薛店镇,有个花庄村,年过古稀的花书增每月初回村还债,村民们已经习以为常。

这是第157户,还剩40多户。”8月1日,老花又回到花庄,从兜里摸出几个暖热的纸包,纸包上分别写着村民的名字和钱数。

17年来,这位老者,把退休金、打工挣的钱和儿女们给的生活费攒在一起,蚂蚁啃骨头,一点一点地偿还50多万元的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