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法院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

09.04.2016  12:53
海沧法院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 - 福建之窗
来源: img.xmnn.cn
记者 陈理杰 摄

  海西晨报讯 (晨报记者 陈佩珊 雷妤 吴斯婷 通讯员 付臻)“因为有涉台法庭,我才来提告,本来已经想放弃了。”3月31日上午,台商简丞汉的民间借贷官司第一次开庭后,他由衷地为涉台法庭点赞,“我会把这次经历告诉更多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来厦门创业有司法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简丞汉去的这家涉台法庭,就是海沧法院涉台法庭。

  2012年6月,海沧法院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涉台法庭,集中管辖厦门全市范围内具有涉台因素的一审刑事、行政及民商事案件。目前,它是全国惟一一家跨区域集中管辖的涉台法庭。

  凭借对台地缘优势,近年来,厦门先行先试,在涉台司法服务上不断创新,率先在全国形成了具备涉台检察、审判、社区矫正、调解全覆盖的“一条龙”涉台司法服务机制,其中多个涉台司法服务机构、机制为全国首创。

  《“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特别报道—————聚焦领先全国的厦门样本》系列报道今天聚焦海沧法院涉台法庭,剖析“厦门经验”如何引领全国涉台司法服务创新。

  一句话

  “试试看”促成“一条龙”服务机制

  台商黄先生与客户谈妥业务后,骗子短信来了。黄先生误以为是客户,直接将138万元汇入了骗子的账户。幸运的是,黄先生及时发现异常,立刻报警冻结了这笔款项。但因账户开户人在南宁开户时使用的证件系伪造,两地公安均表示案件“无法侦破”,涉案的南宁某银行虽认可黄先生受骗转款事实,却不能直接返款。

  无奈之下,黄先生将该银行起诉至涉台法庭。“我们只要说本院没有管辖权,就可以推掉这个案件,但我们还是想试试看。”在法官们的努力下,被冻结的138万终于回到了黄先生账上。

  “试试看”不仅是一句话,也是涉台法庭多年来深耕“试验田”最简单又最全面的概括。3年多来,涉台法庭大胆摸索,首创跨区域台胞陪审制度、缓刑考察员和执行监督员制度等。2015年8月,厦门市涉台社区矫正中心在海沧揭牌,海沧区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台籍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监管的先行区,标志着厦门率先在全国形成了“一条龙”涉台司法服务机制。

  一群人

  台胞陪审员参与使调撤率提高

  走进海沧法院涉台法庭,迎面而来的是法庭义工的微笑。来自日月谷温泉渡假村的义工柯丽萍一个月会来一次至两次,为当事人提供指引、咨询等服务。“看到我们台企员工,会拉近与台籍当事人的距离,对于缓和他们的情绪有所帮助。”柯丽萍说。在涉台法庭,像柯丽萍一样的义工有二三十人,其中不乏台企老板。

  不仅在咨询台,庭前庭后,也总能看到台胞的身影。

  海沧法院首创跨区域台胞陪审员参审机制,聘任了包括厦门市前后三任台商协会会长在内的37位台胞杰出人士担任台胞陪审员,让他们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调解等司法活动中,发挥他们与涉诉台胞台商“同乡、同业”的优势,疏导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升级。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某科技公司、某器材公司及王某三方发生厂房转让纠纷,当事人矛盾冲突激烈,甚至抢占厂房。涉台法庭邀请在厦门从事建筑行业的台胞陪审员谢苍发共同组成合议庭,参与案件调处。终于,在谢苍发的努力下,当事人达成了调解意愿,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海沧法院副院长、涉台法庭庭长曹发贵介绍,此前,涉台民商事案件调撤率很难达到50%,但集中管辖后至今年3月30日,涉台法庭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6.19%,这与台胞参与审理、居中充当“润滑剂”密不可分。据统计,台胞陪审员参与陪审的案件有371件,调解撤诉241件,涉案金额高达6.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件事

  远程审理案件最大化便民

  大陆的阿花(化名)嫁了台湾丈夫阿杰(化名),两人离婚时闹上法庭。因阿杰在台湾,不便到大陆,海沧家事法庭首次使用远程视频审理这起涉台离婚纠纷。

  多年来,涉台法庭以“最大化便民利民”原则为指导,认真落实司法服务和保障措施。比如,涉台法庭以高新科技为技术支撑,实行网上预约立案,为涉台审判配备数字化高清科技法庭,实现各类证据的可视化展示,实现庭审过程的实时录音录像、光盘当庭刻录,并支持远程庭审应用功能,远程证人作证、提讯、视频开庭、观摩均可实现,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参与涉台诉讼活动。

  此外,针对部分当事人没有时间参加开庭的情况,涉台法庭还启动周末法庭和夜间法庭,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开展庭审、调解、送达等活动,切实解决部分当事人工作时间难到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