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法院家事法庭巧断家务事真情促和谐

15.09.2014  10:36
  舒适的沙发椅,米色的窗帘,墙上挂着“家和万事兴”等牌子;亲子陪护室很是贴心,不仅有滑梯、木马等玩具,还有绘画本等书籍……这里,不是什么邻家厅堂,而是厦门海沧法院充满温暖底色的家园——家事法庭。它以维护家庭安宁、社会和谐为宗旨,将审判职能和社会职能有机结合,既是专业审理家事纠纷的法庭,又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平台。

  温馨的审判环境,朋友般的调解劝说,让很多婚姻家庭案件的当事人,一走进法庭就少了几分针锋相对。为进一步缓和法庭气氛,家事法庭不断创新审判方法,唤起双方当事人的美好回忆。

  林先生和曹女士在工作中结缘相识,很快陷入热恋。由于林先生家境优越,家里人反对林先生与曹女士交往。林先生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与曹女士结为连理。婚后不久,可爱的孩子出世了,但由于处理婆媳关系以及抚育孩子等琐事两人产生矛盾,曹女士负气携子回娘家,一走就是大半年。由于缺乏沟通,加上双方家长的介入,两人渐行渐远。最终,曹女士选择起诉离婚。

  开庭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法官却注意到双方在庭上的言辞都带有负气情绪,于是,让这对小夫妻单独到温馨的调解室沟通。半个小时后,曹女士终于说出困扰她的心结。原来,他们结婚是没有办婚礼,对处在山区的女方家庭而言,是莫大的耻辱,而她又难以启齿要求补办,结果与林先生的误会越结越深。林先生听完妻子的诉说,答应回去后补办婚礼。一对眼看就要劳燕分飞的夫妻最终携手回家。

  “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妇孺皆知的民间俗语,也是一道古老的司法命题。海沧家事法庭注重将法律权威的“刚性”与法官情怀的“柔性”相结合,以法官的“亲和桥梁”来消弭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有利于感情修复的“四步”调解法,帮助离婚案件当事人修复夫妻感情。“四步”调解法即邀请具有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特邀调解员参加,通过聆听当事人倾诉,舒缓其情绪;引导当事人回首往事,唤起其对家庭生活美好的回忆;鼓励当事人承担起重筑幸福家庭的责任;指导当事人学习沟通技巧,以理解包容之心处理家庭纠纷。

  除了在调解、审理案件时精心营造和谐氛围,海沧法院家事法庭还着眼于促进案件之外的家庭和谐。

  家事法庭建立判后探视扶养档案,及时发现、解决抚养或探视出现的新问题;成立“法官妈妈团”,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设立“雨露基金”帮扶困难家庭。

  家事法庭的法官们充分调动妇联、共青团、司法局、民政局、街道社区、心理辅导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良性联动,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庭前判后,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联合社区,设立家事调查员制度。家事法庭目前已聘任首批10名家事调查员,主要由具有社工、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具备一定婚姻家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方面法律知识,擅长沟通和调查,熟悉社区事务的基层工作人员担任。家事调查员负责受法庭委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事人的成长经历、婚姻家庭及财产等状况,向法庭出具书面调查报告或意见,便于法庭查清事实,并协助法庭对被调查人员及其家庭进行回访。

  家事法庭还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在涉及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中对未成年被告人持续开展心理辅导;在社区开设婚姻辅导班,将婚姻、家庭心理辅导工作常态化,并为离婚纠纷当事人提供婚姻质量评估服务。

  “能多为一个家庭解忧,能多为社会促进一分和谐,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家事法庭庭长郭静如是说。 来源:法制今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