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打造留守儿童温馨之“家” 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

24.09.2019  12:01

  三明市沙县是全国闻名的小吃之城,6万人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年营业额超百亿元。这个数据背后,留下的是6000多名留守少年儿童,他们的教育管理和成长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加渴望亲情,需要爱,需要潜移默化的品德培养。多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孩教育问题,大力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设。

   儿童成长中心

  “这边有很多朋友一起读书一起玩,比在家里有意思多了。”8月30日,9岁的振轩提前回到了儿童成长中心,边整理床铺边向记者说。

  走进振轩所在的沙县儿童成长中心,餐厅、图书室、亲情连线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宿舍里,木制床、空调、热水器齐备,提前来的孩子们有说有笑,其乐融融。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沙县儿童成长中心以学习意愿和习惯培养为重点,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穿插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每2个宿舍就配一名生活老师,10个孩子配一名学习老师,还有5名心理辅导师。”中心负责人张济炜向我们介绍,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中心以学习意愿和习惯培养为重点,学生每天放学后,由课业老师辅导他们学习,作业完成后老师再带领大家诵读、练字,培养良好习惯。

  同时通过引进视听阅读、高效阅读等先进教学方法,并在教育过程中穿插乐高、桌游等游戏,让孩子劳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最重要的是要有家庭的配合。”张济炜说,中心的每位学生都有一份学生档案,生活老师每周会记录孩子的日常情况,并定期和家长沟通,让家庭力量及时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托管中心的条件很好,孩子的成绩也进步很快,期末考试一门97分、一门98分。”提及中心,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子琪的妈妈赞不绝口。

   “三点半课堂

  “三点半课堂”不是一堂课,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想象,把手上的卡片涂上喜欢的颜色。”6月22日下午,翠绿小学“三点半课堂”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涂鸦。

  “我们就像‘副班主任’一样,除了辅导作业外,特别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结束一段时间学习后,会带大家进行一些运动或者游戏,劳逸结合。”辅导老师范菁菁说。

  作为沙县校内课后服务的试点校之一,自去年9月起,翠绿小学就与弘毅理想教育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设施,弘毅理想教育负责教师资源,设立校内托管中心,遵循自愿原则,为没有时间接孩子、辅导孩子的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消息一出,第一时间就有200多位学生家长报名。

  为了能衔接上学校的教学内容,辅导老师每天上午到校,参与本校老师的教研活动,针对当天课程重难点进行备课,放学后陪伴孩子在校内就餐,辅导作业。

  “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氛围就是不一样,社会力量与学校形成优势互补,这样对辅导质量更有保障。”翠绿小学校长林克浩说。

  目前,沙县已有5所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较好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乡村少年宫

  飞行风筝、模拟火箭……在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尚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翼之美兴趣班,十几名同学正跟着指导老师动手制作航模,拧螺丝、拼装零件,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游鱼的骨架,是用竹条交织编成的,最后糊上一层鱼的剪纸……”在旁边的传统民俗课上,传统手艺人林灶坤每周都会来校辅导。作为少年宫特聘的校外辅导员,他不仅教学生游鱼制作,还指导孩子夏茂游鱼的舞动要领。在他的专业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这项传统民俗。

  夏茂第二中心小学共有学生1205名,留守儿童占比30%左右,课余孩子做什么,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头道难题。

  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学校利用现有场地,先后开设了舞之美、画之美、弈之美等13个“”字招牌兴趣班,通过邀请有专业特长的校内外人士担任辅导老师,组建了一支常态化志愿教师队伍,让全体在校生都能免费参与其中。

  “学校里各种兴趣班都有,我们不用像以前一样花钱大老远去城里报班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得到了家长的连连好评。

  如今,每周一至周四下午课后,孩子们就奔向各自喜爱的兴趣班,日益丰富的课程为农村孩子开辟了另一片天地。(三明市委文明办综合三明日报信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