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时代呼唤“车德”养成

13.04.2017  23:01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普及文明交通常识,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克服各种交通陋习。(4月5日新华社)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人、车、路矛盾日益凸显,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了一种“城市病”。交通拥堵既有“车辆剧增”的因素,也有不文明行车的缘故,是驾驶人“车德”缺失造成的。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转弯车让直行车等等都是基本的道德常识,而闯灯越线、超速超载等则是“车德”缺失的特征,胡乱鸣笛、强占车道更是没有“车德”的表现。

  所谓“车德”,是指驾车人的德行修养,范畴包括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与公共道德两个层面,是城市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德”缺失的危害极大:一是影响交通秩序。机动车驾驶人在行车中不顾及周边人、车、路等因素,出现各种人为交通违法行为,必将严重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二是危害社会稳定。驾车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势必在与人交往中或将发生矛盾冲突,有的直接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对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三是妨碍文明交通建设。交通参与者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弱化,各类不文明行为、交通违法行为就会屡禁不止,文明交通建设自然变得举步维艰。

  在汽车时代的今天,现代文明交通呼唤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和道德素养,驾驶人“车德”的养成需要社会的长期教育和法规约束,也需要个人消除特权意识和侥幸心理,更亟待市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的大幅提升。如何加强驾驶人“车德”养成?

  要推动普法学习。要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充分运用法律传播的有效手段,在全社会普及文明交通法规,让驾驶人观看典型事故案例资料、视频,使每位交通参与者自觉抵制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推动广大驾驶人良好“车德”的养成。

  要提升驾培水准。既要提高新训学员的培训质量、驾驶技术和文明理念,让每名学员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和行车要求,也要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教培能力和培训难度,注重教练员的文明引导和正面示范作用,在教学中积极传播文明驾驶理念。

  要强化自我约束。驾驶人“车德”的高低与否,与自身约束力的强弱密不可分。要让驾驶人养成良好的“车德”,应该从驾驶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个人修养、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杜绝各种不文明驾驶行为,做到安全出行、文明礼让。

  要注重监督治理。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外力约束,积极开展不文明驾驶行为整治行动,对随意变更车道、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强行加塞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随机查处,严厉打击违法交通行为,通过完善的监督和强硬的措施治理驾驶人“无德”行为。同时呼吁群众参与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交通自觉。

  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力度开展“车德”主题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尤其是要加强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开辟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持续报道不文明驾驶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推动广大交通参与者良好“车德”的养成。(泉州市委文明办 程兴华 谢金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