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合力 鹭岛跃动“志愿红”

05.03.2022  22:23
汇聚合力 鹭岛跃动“志愿红” - 新浪
汇聚合力 鹭岛跃动“志愿红” - 新浪
汇聚合力 鹭岛跃动“志愿红”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厦门志愿

  今天是你们的节日

  ● 今天是首个“厦门市志愿者日

  ● 《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今起施行

  厦门现有注册志愿者81万多人、志愿服务团队5033支。

  厦门共有5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7个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96个爱心志愿服务驿站。

  2020年7月18日,轮渡公司志愿者在前埔新厦门人图书馆,陪小朋友一起阅读。(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文明城市厦门,以一个专门的纪念日礼遇这座城市里可爱可敬的一群人——3月5日是首个“厦门市志愿者日”,这一天,我们赞美广大志愿者像雷锋一般崇高的精神,感谢他们服务社会温暖他人的善举。

  文明基因涵养文明市民,做志愿者是厦门人引以为傲、视为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厦门现有注册志愿者81万多人、志愿服务团队5033支。志愿者中有老有少,职业各异,但一颗相同的无私奉献的热心,一个让厦门更美好的共同心愿,让他们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拥有了同一个身份——“志愿者”。他们甘于奉献,崇尚友爱,乐于互助,追求进步,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殷切嘱托,让志愿服务精神洋溢在鹭岛大地,推动特区志愿服务事业生机勃发。

  ▲陈碧仙老人(右)每周都从海沧前往鼓浪屿景区担任志愿者,已经整整五年。图为2020年“十一”长假期间,她在人民体育场为游客指路。 (资料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为志愿服务立法

  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志愿服务一直是厦门文明创建的一张闪亮名片。在全市志愿者的热情参与下,厦门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日臻进步,一个显著标志是志愿服务经过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已步入法治化轨道,我市于3月5日起开始施行《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以《条例》为志愿服务事业赋能加力,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先行探索,积极而为。这部法规从明确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培育、规范活动开展、保障合法权益、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成为厦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条例》合理界定了政府的责任,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和资源,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彰显出厦门对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

  《条例》规范了志愿服务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志愿者享有获得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必要的物质和安全保障等合法权利;志愿服务组织要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如实记录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时长等,进一步规范管理志愿服务活动。

  《条例》还建立起一套激励和保障机制,如将每年3月5日定为厦门市志愿者日;提出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等,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条例》出台的背后是早已融入厦门文明画卷的“志愿红”底色,是厦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向志愿者致敬

  社会尊崇礼遇氛围浓

  每一个与志愿者有关的节日,厦门都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弘扬志愿者精神:去年“12·5”国际志愿者日之际,我市在仙岳公园举办“践行志愿精神,共筑爱心之城”主题活动;近日,全市上下纷纷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迎接首个“厦门市志愿者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广大志愿者默默为社会奉献光与热之时,厦门也在以尊重、理解、褒扬回馈志愿者的无私付出,让爱与温暖循环往复。

  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是厦门礼遇志愿者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起,厦门已连续四年由财政出资为所有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保障项目不断升级完善,包含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伤害医疗、第三者责任等,最高保障额度也逐年提升至469.6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障全市志愿者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的权益,市委文明办第一时间与保险公司协商,在当年度保险基础上及时新增保额20万元/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保障”,用如影随形的关爱温暖了志愿者的心。

  厦门将我市推荐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志愿者列入道德典范礼遇对象,向他们赠送“礼遇卡”,提供在本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时优先享受医疗服务;免费乘坐本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免费参观游览本市内国家3A级以上景区(点)等持卡优待。尊崇志愿者的文明新风在厦门徐徐吹拂。

  树志愿服务品牌

  打造一批“领头羊

  做志愿服务与从事各项事业一样,都离不开“领头羊”的引领和示范。厦门重视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化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志愿服务先进人物、优秀团队、特色项目,发挥凝聚群众、发动群众作用,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去年,厦门有4个先进典型摘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奖项,他们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传递文明厦门的正能量故事: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十余年间风雨无阻守候在医院,他们的服务就像一缕阳光,带给病患安慰、鼓励和信心;华侨大学“华文星火”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留学生志愿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一个鲜活的当代中国;思明区“文物守护认领”志愿服务项目集合了一批热爱文物的普通市民,他们认领保护思明区内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守护厦门的历史与文脉;位于同安区的西池社区,一万余名常住人口中有1500余人都是注册志愿者,每年组织上百场活动,共同打造“有您参与·友邻社区”的有爱家园。

  一支支品牌队伍茁壮成长,一个个品牌项目遍地开花,在厦门,志愿服务从“星星之火”变为点亮全城的“文明之光”。

  厦门现有3名全国最美志愿者,4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5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5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8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在1500小时以上的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我市通过各类媒体、主题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事迹,“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2020年2月8日,湖里区兴园社区志愿者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在小区门口做好人员登记和体温测量工作。(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扬志愿服务力量

  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在厦门,不论大事件或小场合,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当突发灾害来临,志愿者众志成城为战胜困难贡献力量;当重大活动举办,志愿者万众一心为荣耀时刻增光添彩。

  犹记得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后,市民群众主动投入“重建家园、文明同行”行动,各行各业人人争当志愿者,跃动的红马甲汇聚成红色暖流,洗去城市的满目疮痍,复原厦门的美丽面貌。

  犹记得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举办之年,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与厚爱,全市干部职工、市民群众、高校学生、外籍人士等98万人次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会晤保障,自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履行责任、服务社会。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厦门志愿者在战疫一线践行责任与担当,主动参与到防疫宣传、社区值守、物资捐赠等活动中,为全市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殿社区是厦门最大的“村改居”社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防疫压力大。在去年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一千多名社区志愿者主动请缨,24小时夜以继日值守。厦门公交集团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者冒着疫情风险,坚守在人流密集的厦门站和厦门北站,承担湖北籍旅客的疏运任务,任劳任怨。全市开通了48条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心理援助志愿者们积极为市民提供多形式的心理咨询、疏导服务,赶走坏情绪,筑牢“心防线”……

  被评为福建省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的在厦台胞符坤龙,带动海沧的台胞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和义务献血等活动,成为两岸同心抗疫的生动诠释;福建慈爱之光公益理事长罗炳章在疫情初期率先提出“百万口罩免费发放公益计划”,是当时省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大量、免费发放口罩的公益组织;志愿者蔡金桔在去年疫情期间暂停了8家门店的营业,投入防疫值守、筹措物资、爱心捐赠等行动中……

  大灾大考面前,厦门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说不完、道不尽。据统计,去年以来,围绕“践行志愿精神,共筑爱心之城”“志愿有爱 战疫有你”“文明创建齐动手、同心争创‘六连冠’”等主题,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厦门”平台共发布爱国卫生、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项目600余个。志愿者形成的团结合力,成为厦门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育志愿服务新风

  人人参与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厦门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志愿服务已遍及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应急救援、生态环保、平安厦门、大型赛会、文化惠民、文明劝导、文明旅游、文物保护、人文教育、移风易俗等众多领域,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志愿者的服务就在哪儿。

  在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同心慈善会开展“高山上的阅读”志愿服务项目已满两年。志愿者的陪伴阅读,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逐渐改变着高山孩子的成长历程,将“爱心厦门”建设、“爱心扶幼”行动落到实处。

  去年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之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洁净家园活动,将志愿服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上下班路上、周末逛街时,都不忘随手拾捡垃圾、扶正共享单车、劝导不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理念。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志愿服务在鹭岛已蔚然成风。伴随着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全市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去年,厦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志愿服务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一批批内容新、形式活、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蓬勃开展。如海沧区海景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组建的红裙子志愿服务队,发起“银龄卫士防诈骗”服务项目,将防骗口诀和健身操、情景剧结合,编成节目,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他们的故事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文明中国 幸福你我”专题节目,广获点赞。

  目前,厦门共有5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117个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96个爱心志愿服务驿站一起连成一张“志愿红”地图,“全城志愿”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

  本版文/本报记者 卫  琳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