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230岁方形土楼盼修复 曾是游击队司令部驻地

25.06.2015  10:15

  永泰方形土楼

  村民集资重修了第二进

  新寨部分地方已破败不堪

  福州新闻网6月2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秀冰 文/摄)提及土楼,大多数人会想到永定与南靖,但记者昨日获悉,永泰县大洋镇洋尾寨的新寨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将它称为方形土楼,占地面积达4959平方米,共365间房,解放战争时是闽中游击队司令部的驻地,可惜因年久失修,如今已破败不堪。

   新寨有365间房

  洋尾寨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西边与闽清九都只有一山之隔,东边不远处与洋尾村隔溪相望。

  洋尾寨其实是两个寨(旧寨和新寨)的统称,相距200米左右,均是两层的石木土结构方形楼,由鄢氏父子所建,坐北朝南。其中,旧寨在西,为鄢宗尹300年前所建,基本已坍塌;新寨在东,为鄢宗尹长子鄢光椿所建,距今已有230多年,内有365间房,占地面积达495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

  “这意味着,如果新寨屋主一天住一间房的话,所有房间住完也得花一年。”大展村的村民打趣地说。

  据了解,鄢光椿是进士出身,曾任河北藁城县令,因父母年迈多病婉言辞职,在家奉养双亲,孝道美德传为佳话,朝廷获悉后赐“恩荣予养”匾额一块,现匾额还保存在鄢氏宗祠供人瞻仰。

   体现永泰建筑特色

  昨日记者来到卞湖自然村,从一处小山坡登山道向上行走两三分钟,便可看到一座下为石块上为土坯的大方形土楼,这就是新寨。单从外观看,新寨显得宏伟、高大。

  新寨正大门的墙体下大上小,最厚处约有2米,最薄处约有0.7米,门框由方整石块砌成,门上端拱成圆形。

  走进新寨,抬头可见写有“昇平荘”的红底金字牌匾,这曾是屋主给新寨所取的名字。继续往里走,里面有厅堂、厢房、子房、后院、天井、走廊、过道、楼梯、厕所、水井、防火墙等,以厅堂为中心向左右展开。房屋的木窗、木柱、横梁等雕刻精巧,古朴典雅。

  让人称奇的是,寨内四面围墙中,相隔10多米就有一个小窗口。当地村民说,小窗口既可以用来观察寨外动态,也可当成射击孔,起到防御匪盗的作用。

  “整个山寨属于明清建筑风格,既不同于永定土楼和南靖土楼,又有别于大田的土堡群。新寨在内外观设计、石料、木雕工艺等方面体现了永泰‘建筑之乡’的建筑艺术特色。”大洋镇镇志办相关负责人蔡邦汇表示,新寨南北长87米,东西宽57米,正厅高8.5米,四面墙体高约9米,下半部为石墙,上半部为土墙。

   古厝破败盼修复

  记者注意到,新寨共有三进,除了第二进因近年村民集资重修显得较美观外,第一进与第三进均破败不堪,特别是第一进东侧一处围墙已坍塌,墙下杂草丛生,格外荒凉。

  “在福州,拥有这样历史的方形土楼古厝难得一见,而且这个古厝还一度作为闽中游击队司令部的驻地,值得进行保护修复。”大展村村民说,这几年村民虽集资对寨子进行修缮,但仍是杯水车薪,据初步估算,整个新寨完成保护修复需要五六百万元,“我们希望各级政府部门都能伸出援手,挽救这座即将消失的古厝。

  大洋镇镇志办相关负责人蔡邦汇表示,永泰县遍布各乡村的山寨有百余座,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既是祖先留给永泰的丰厚遗产,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理应得到重视和保护开发。

  针对新寨的现状,大洋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会向上级政府申请,募集修复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