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刊文:周永康、徐才厚是怎样步步高升的

10.10.2014  10:49

   从抓贪官向制度化反腐转变

  习近平主政以来,曾多次向国内外媒体阐释中国开展反腐败的意义、现状、目标和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他说的一句话:“要让我们的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明显,对中国各级官员来说“不敢腐”,是压力下的畏惧、是被动的自我保护。而要做到“不能腐”则要依靠严格的制度限定,要把公职人员的公务活动公务开支与他们的私人活动进行清晰的划分。

  要令官员们达到“不想腐”的程度,是一个相对长远的理想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要达到“不想腐”的境界,只有在“不能腐”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由此可见,先以雷霆之力,把中国官场一度颇为嚣张的贪腐之势狠狠刹住,就可以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赢得时间,也营造出一个有利的舆论平台和社会氛围。十八大以来,对腐败现象的遏止和对腐败分子实施的高压,遏制了贪腐之风的蔓延,也使正气得以抬头。数十名高级官员落马,近千名中层官员被查,数万件贪腐案件曝光……应该说,中央的强力反腐让官员受到强烈震动,在约束贪腐行为方面颇见成效。

  在打贪反腐成绩斐然的同时,中国社会的另一种声音则变得愈加强烈,那就是对建立反腐长效机制的呼唤。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贪腐行为的被揭露,一批身居高位的国务院部委贪腐高官的被曝光,以及诸如山西省省级高官中大比例的违纪贪腐,更触发了全社会的反思。

  山西省在短期内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的腐败问题,曾位居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山西省吕梁市竟先后有5名书记、市长因贪腐受贿丢官下台……这些都足以证明那里的政治生态,己经糟糕到何种地步!与山西省类似,在四川、河南、广东所揭露出来的贪腐案件,涉及的众多官员以及令人瞠目的资金数额,则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形成制度化反腐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