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打造全省最大闽笋交易市场 交易额1亿元
工人正在分拣笋干等级。
永明笋行的姜老板正在整理包装好的笋干。
8月4日,永安市闽笋交易市场内,笋商们正忙着分拣笋干、打包、装车。今年2月起50多户笋商相继入驻市场,这里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闽笋交易集散地。截至6月底,市场内成交冬春笋和笋干约2000吨,交易额近1亿元。各地笋商争相入驻市场
笋商姜明极和姜明建兄弟俩是永安市贡川镇新发冲村人,做笋生意10来年。原先店铺开在北大桥附近,店面加仓储共200多平方米,远远容纳不了收来的货。今年初,得知永安市专门兴建闽笋交易市场,而且2014年内还免店租。兄弟俩立马于2月份搬入市场,成为第一个入驻的商户。他们成立的永安市新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整体搬迁,一举拿下11间店面,楼上楼下加起来共900多平方米,还设了办公室,住宿也解决了。
“这里位置好,交通方便,离高速路口又近,商户集中,一定能吸引外地客商来采购,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起初,市场只有他们一家商户,但是兄弟俩相信自己的眼光。果然,两个多月后,同行相继入驻,市场里60余间店面被“一抢而空”,就连物流公司也配套进来了。
姜明极兄弟俩是市场里最大的商户,从去年9月冬笋上市到今年清明节前后,他们销售冬春笋300万公斤,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去年卖笋干20多万公斤,交易额1000多万元。从2007年开始,兄弟俩就把永安的冬春笋和闽笋干卖到浙江、江苏等地,杭州、上海、常州的蔬菜交易市场也给他们提供专门的摊位,还提供仓库。在永安,只有他们一家有这样的待遇。
外地笋商也按捺不住进入市场。三明笋干商人林文义7月份在市场内开起永安分店。在永安收购了30多年笋干的浙江人老赵和老王也开起了店面:“以前,笋商在各个乡镇、街道经营,很分散,运输也麻烦,我们就到处看,很辛苦。如今在交易市场内走一圈,就能收到称心如意的笋干,大嫩、小嫩、平湖、下露、尖笋、凤尾、大尾各种等级的笋干应有尽有。”建起平台用好金字招牌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有竹林102万亩,农民人均占有6.7亩,居全国之首。“闽笋干”选用当地优质毛竹鲜笋加工制作而成,通过选料、剥壳、蒸煮、漂洗、压搾、烘烤等工艺制取,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肉厚节密,口感脆嫩,香气郁郁,是笋干中的珍品。2008年,永安获得“闽笋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笋干价格从每公斤30元上升到60多元,笋农收入显著增长。2014年笋干产量约4600多吨,总产值为2.9亿元,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东南亚地区,是永安蔬菜类唯一出口创汇的产品。
为充分利用“闽笋干”这一金字招牌,永安市提出“再造永安资源优势”的生态林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永安竹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闽笋干”生产作为永安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和兴竹富民奔小康的重点来抓。建设闽笋交易市场,就是其中一大手笔。市场占地30多亩,总投资2.1亿元,由永安市供销社所属企业百合集团投资兴建,去年3月动工,今年2月竣工,一期工程已建成仓储区、货物中转区、停车场、办公楼,60多间店面,50多户笋商集聚在此,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闽笋交
易集散地。百合集团总经理刘进生说,笋竹品展示馆、电子商务中心、检测大楼正在建设中,届时将为广大企业、商户、农户搭建起集笋竹名品展示、交易、仓储、冷藏、检测、运输、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笋竹交易平台。
目前,市场立足于笋产品现货流通,结合“线上”网上交易平台与“线下”实体物流网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着力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现代流通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永安笋竹产品发展。投入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量达10万余吨,交易额达15亿元,其中冬笋年交易量2万余吨,交易额3.75亿元;春笋年交易量7万余吨,交易额2.1亿元;笋干年交易量1万余吨,交易额9.2亿元,将有效带动当地及三明、龙岩两地区8个县市的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