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劫后诗画合展”的札记:“永安是炸不毁的”

12.08.2015  18:46

 

诗集《永安劫后》封面。

 

“永安劫后”诗画合展的正门。

青年漫画木刻家萨一佛

诗人覃子豪

联合周报社社长蔡力行

  阅读提示

  2005年5月20日和8月19日,《三明日报》刊出了覃子豪为“永安劫后”画展配的现代诗,29首。最近,我在民国报人蔡力行的外孙胡锐颖的博客,又发现了5首。覃子豪一共为“永安劫后”画展配了45首诗,目前所能找到的只有34首。

  这是在三明境域创作的最早的现代诗。这种诗画合展,在中国文艺史上是第一次。

  “永安劫后”诗画合展

  1943年11月4日,日军飞机空袭福建临时省会永安,造成“永安浩劫”。

  据胡锐颖复印的1943年11月6日《东南日报》,显著位置刊登消息:《永安浩劫,死伤惨重灾民愈万,公私损失近四亿元,昔日闹市尽成灰烬》——

  “据悉敌机十六架,似系飞越台湾海峡而来,自莆田侵入大陆上空。下午一时飞越永安市空,旋复折返、排列队形,向全城及东南市郊密集投下大小轰炸烧夷弹约一百数十枚;或尚不止此数,全部炸弹于数秒钟内一倾而下。”

  综合报道:这场轰炸夺走600多人性命,焚毁房屋700余幢,损失4亿元。

  就在这一天,4岁的高熊飞被炸断右手——1995年,他将日本政府告上法庭,成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轰动海内外。

  当时,23岁的福州籍漫画木刻家萨一佛在永安灾区写生,用画笔记录了日军的罪恶和平民的苦难。据胡锐颖考证,写生之后,萨一佛离开了永安,前去沙县谋生。次年2月15日至3月15日,这些画在沙县、南平、建瓯等地,以《永安劫后》为题展出。后经诗人覃子豪配诗,《联合周报》社以“永安劫后诗画合展”形式,4月23日至24日在永安展出,引起轰动。

  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永安分处主任克里斯托佛·兰德参观时,将作品拍成相片,其中8件诗画在美国发表。

  著名作家董秋芳的观后感写道:“《联合周报》所举办的萨一佛、覃子豪两先生合作的在永安劫后诗画展览、绘画艺术的展览,是一种创举,因为它不独在宣传个人的艺术,而且在暴露敌人的罪恶。艺术底武器,或武器底艺术,在这里表现得再显明和再具体没有了。”

  萨一佛(1919~1997)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永安主编《战时木刻画报》。1945年7月离开永安去广州,建国后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工作。他在《噩梦的寻索——跋〈永安劫后画展〉》写道——

  “一个深邃而荒凉的罪恶之夜,我凭藉招致难民的任务,撍越过军警的戒严,独自躞蹀在炸区里。月色异常的阴暗,夜风像无数屈死的冤魂在叫喊哀嚎,班驳的白垩的危墙反射着幽惨的光,墙根底下蠕动着检寻尸首的黑影。黑暗里还隐藏着一个披散了头发守尸的女人,在凄惨地啜泣着,借着纸钱箔灰的火烬,会瞥见她的枯白而油亮的脸。那蹲伏和爬行在瓦砾土堆间无处露宿的一群生物,犹如游离的幽灵晃动着。我脊背上感到彻骨的冰凉,心里起了莫明的恐怖,我紧捏着画板,仿佛跌落在一口幽森的古井或是坟墓的圹穴里。”

  覃子豪(1912~1963)在《我怎样写“永安劫后”?》一文里写道:“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幅题为‘伤悼’的素描。那阴沉的画面,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个失去了什么亲人或朋友的孤独的人,他孤寂地,好像独立于苍茫的黄昏之中,秃丧地凝视着将要入土的棺材,心里是充满了悼念的悲哀。我凝思片刻之后,写了约有二十行的一篇诗。这篇诗,就是我写永安劫后的开端。”

  胡锐颖说,1945年1月,覃子豪在漳州创办“南风文艺社”,继续将“永安劫后诗画合展”在漳州和晋江展出。6月,他将所有配诗结集为《永安劫后》出版,风行一时。

  覃子豪1947年去台湾,与纪弦、钟鼎文并称“诗坛三老”。1954年,他与钟鼎文、夏菁、余光中等人共同发起创办了“蓝星”诗社,聚结了罗门、周梦蝶、叶珊(杨牧)、郑愁予、向明、敻虹、黄用、张健、方莘、吴望尧、林冷、蓉子等一批优秀诗人。

  1984年,《覃子豪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内设《永安劫后》专辑,收诗12首,可见它在诗人创作年表上的份量。

  寻找蔡力行

  有关“永安劫后诗画合展”的诗文在《三明日报》刊出后,胡锐颖通过博客联系过我。

  胡锐颖,七零后,现居深圳。他从外祖父蔡力行唯一的遗物——《老报人忆〈东南日报〉》这本书中,看到了日军轰炸永安的史实。他开设名为“民国报人蔡力行”博客,前往福州、永安、上海等地寻访老报人,寻找外祖父的生活轨迹,挖掘“永安浩劫”史实。

  蔡力行(1917~1999),民国记者、编辑、出版人。1942年任《东南日报》南平版评论记者、驻永安特派员,1943年任南平版永安办事处主任。1944年离社,继续在永安从事抗战文化工作,先后创办了永安《联合周报》、永安《敌伪研究通讯》、永安《联合新闻通讯》等杂志。

  永安惨案发生时,蔡力行参与了现场采访报道——他的女儿当时才两个月大,遭到惊吓。

  以下为胡锐颖的考证——

  “永安劫后”画展在沙县、南平、建瓯等地陆续展出时,影响不大。1944年4月初,萨一佛将画稿寄给了《联合周报》社友人蔡力行。

  蔡力行时任《联合周报》社社长,在永安新闻界很活跃,被推举为永安记者公会以及福建省出版协会理事。诗人覃子豪在他家见到素描展的一张目录,引起注意,又到编辑姚隼那里把素描全部看了一遍,当即决定为画配诗。历时一周,完成了四十五首诗歌的创作。

  1944年4月23日,永安大雨。《联合周报》社主办的“永安劫后诗画合展”——画四十三幅、诗四十五首,分“灾区巡礼”、“血的记录”、“重建永安”三部分,在永安民权路省立民众教育馆展出。

  此后,覃子豪前往漳州担任《闽南新报》主笔——这也是“永安劫后诗画合展”在漳州和晋江继续展出的原因。

  高熊飞从1976年开始,陆续找到“永安浩劫”的关键证人萨一佛、王遂今、蔡力行等。蔡力行1992年为他对日索赔提供了书面证词。

  多年来,胡锐颖走访了赵家欣、高时良、谌震、李达仁、高熊飞等一批与永安有关的老报人及其后代,还与高熊飞的女儿合作,以纪录片方式,由亲历者口述历史。

  2011年夏天,胡锐颖带着摄像机来到永安,寻访了一个多月。当年12月,关于“永安浩劫”的纪录片得到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胡锐颖担任策划总监。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此片今年即可上映。

  胡锐颖寻找外祖父,在1942年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公报》原件上找到了九个字:“蔡力行,主编左倾刊物。”

  胡锐颖寻找外祖父,结识了许多老报人的后代,研究兴趣也从个人家族史扩展到中国抗战文化史。

  70多年过去了,“永安浩劫”的史实因后人持续的关注而依然鲜明,验证了诗人的一个断言:永安是炸不毁的!

  (詹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