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交易引发地方博弈 多城市治水补偿难填支出

11.08.2014  11:45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农村仍有近3亿人饮水不安全。如今,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缺水成为部分地方经济建设所面临的瓶颈,“抢水大战”已在多地上演。近期,水利部负责人确认,我国即将启动水权交易。通过此项制度,水资源富集地区可以将多余的水资源转让出去,既解决缺水地区的燃眉之急,又给当地带来收益,一时间引起多方关注,地方发展的新一轮博弈已经展开。

  “水交易”:从行政手段到市场行为

  我国即将启动的水权交易,主要包含江河水及地下水。水权交易是指水资源使用权的部分或全部转让,通常先由国家将水权分配给各省市,各省市再细分到基层,各地用不完的指标则可以相互交易。

  事实上,一些地方早在2000年即开始了“水交易”的尝试。浙江的东阳和义乌地处金华江上下游,“同饮一江水”,水资源丰歉却大相径庭。东阳每年向金华江白白流掉3000多万吨水;处于下游的义乌人均水资源量只及东阳一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就双双告急。

  2000年11月,东阳、义乌两市政府经过多轮协商签署了用水资源转让协议: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橫锦水库每年4999.9万立方米水的使用权,东阳市除获得2亿元的综合管理费外,每年还获得近500万元的供水收入。

  水资源转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水。甘肃张掖市通过水权制度建设,引领了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发展。张掖市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确定全市的水权总量后,由政府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和生态的用水定额。对农户来说,在人畜用水以及每亩地的用水定额确定后,便可根据每户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积分到水权,而节约下来的水就可以通过水票有价转让。

  据张掖市水务局统计,实施水权制度仅一年,张掖就少引用黑河水3亿多立方米。近年来,除甘肃之外,全国陆续有宁夏、福建、河北等10余个省份开展类似的探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说,不同于之前政府之间私下相互协调、各地进行水量转让的尝试,即将推行的水权交易是在国家赋予地方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公开交易水权,这是“水交易”的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