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泉州市“五个一”做好小型水管文章
福建省泉州市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规定》后,紧紧围绕着“五个一”(即一套运行管理制度、一笔管护经费、一批管护对象、一支管护队伍、一套绩效考核机制)做好小型水管文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制定一套运行管理制度
为研究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的新模式,市水利局通过半年的调研编写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同时起草了《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规定》,在征求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财政、环保、卫生、规划建设等市直部门及市政府法制办的意见和建议后,于去年12月1日市长办公会通过了《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规定》,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该规定。随后,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政府陆续出台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规定》《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细则》等管理制度。德化县结合县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特点及近两年来小型农田水利管护取得的经验,对德化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于2015年6月16日出台了《德化县农村小型水利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
筹集一笔管护经费
经测算,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每年需6702万元,其中人员误工补贴2021万元,维护费用4681万元。市级财政补助维护费用的1/3,即1560万元,县级自筹资金共5142万元(误工补贴和维护费用)。今年,市级财政预算1500万元专项管护资金补助有开展管护工作的县(市、区),德化县配套200万元、安溪县配套285万元、永春县配套330万元,专项用于小农水、农饮工程、小型水库等工程的管护。对于这些费用,市政府、财政积极组织筹备和安排。
确定一批管护对象
明确管护对象,摸清家底。按市、县(市、区)各50%的比例分担测绘调查费用,市级承担约400万元(一个乡镇按6万元分摊计算),通过招投标方式骋请专业测量队伍,对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测绘调查,建立农村水利工程分布图、特征参数及管理现状的信息数据库,为今后编制维修养护定额、工程建后管护细则和开发建设管护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去年,已完成40个乡镇,目前47个乡镇正在测绘调查,剩余46个计划下半年开展,争取今年年底完成全市133个乡镇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测绘调查。
确权颁证,明晰权属。永春县列入全国的管护试点县后,大力推行确权颁证,目前已完成工作方案、起草说明、颁证指南、产权证样式、测绘调查等前期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28日经县长办公会通过后开始实施,正在全面推进中。
建立一支管护队伍
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推进乡镇水利工作站标准化建设。经核查统计,11个县(市、区)共设置各类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54个,核定基层水利专项编制271名,现有专职从事水利服务工作人员190名、兼职人员26名,其中,具有水利专业的74人。
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健康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水利工作站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管护人员在协会的组织下进行工作,实现农村水利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共成立347个用水户协会,其中注册255个。
落实责任,明确人员。全市共落实村级农民水利技术员1942名,聘请专兼职小型水库(山围塘)管理人员2100多人,落实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的管理人员工资和维修养护经费1100多万元;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人员,如德化县落实公益性水库管理人员251人,落实153名管护人员管理267公里的渠系工程,选聘250名管护人员管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完善管护细则以及明确责任与义务,同时在水利工程分布图上,明确标示每条渠道的管护人员名字和联系方式,并对外公告。
实施一套绩效考核机制
市级管护资金补助确实开展管护工作的县(市、区),满足有出台管护规定、有落实管护资金、有明确管护人员等要求的县(区),同时县级管护资金不低于市级补助资金。
县级管护资金采取绩效考核的办法来下拨,如永春、德化县采取乡镇初评,县水利局、财政局组织复核验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好、中、差三个等级,进行资金奖补,管护工资直接发放至管护人员账户。例如渠系考核,按好、中、合格三个等级分别给予1500元、1200元、800元奖励,对于排名靠后的、管护差的暂停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