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抢抓机遇谋发展 科学跨越谱新篇 ——福建“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11.01.2016  10:58

  以长汀为代表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以河长制为抓手的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刚刚启动实施的万里安全生态水系,成为2015水利十大新闻之一;福建省防汛办荣获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153亿元,是“十一五”的4倍;累计实施重大水利项目447个;有1255.18万农村居民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福建水利收获累累硕果。

  五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始终把水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领域,作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是福建水利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惠及面最广、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福建省水利厅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做好顶层设计 谋求百姓福祉

  2011年的中央1号文件锁定水利,给八闽大地注入了新的发展正能量。当时又逢“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双重机遇的重合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水利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提出提前2年完成10年2000亿元的水利投资目标。

  随后,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后与水利部签订了《共同推进海西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福建水利改革发展备忘录》,联合印发了《水利支撑保障福建加快发展工作方案》。双方表示,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支撑和保障。

  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主任的福建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以省委常委和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重大水利项目协调小组……围绕一系列重点水利工作,福建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挂帅出马。

  福建省水利厅与发改、财政、环保、公安等部门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水利项目、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重要流域保护管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同时建立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每年进行考核。至此,福建形成了领导推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大水利格局。

  提升站位,主动作为。福建省水利厅编制实施《福建大水网规划》,着力构建“分区配置、三水并举、南北相接、纵横互济”大水网;按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体部署,推动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用生态的理念、系统的方法治理水系……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契合了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水利需求。

  精准防御灾害  “软硬兼施”补短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每年夏季都会遭受台风暴雨的侵袭,加之近年极端天气增多,防汛防台风和防旱抗旱成为福建人在特定季节中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数据最有说服力:五年来,福建成功抵御了46场灾害性暴雨、37个台风、425站次的超警戒洪水和多地的局部干旱,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442.92万人次。特别是2012年,成功抵御9场灾害性暴雨和7个台风袭击,全年实现“零伤亡”。2013—2015年,在防御正面登陆的台风“苏力”“菲特”“麦德姆”“杜鹃”中,均实现了“零伤亡”。

  追溯根源,这其实是福建在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坚持防汛抗旱齐抓、防灾抗灾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不断提高精准预测、精准预警、精准处置水平后取得的显著成效。

  五年来,福建全力强化应急管理,建立了“预测—预报、预警—响应、会商—部署、指挥—救援”的应急响应机制,不断提高对局部短历时强降雨预测预报的精度,并详细作出要求:局地强降雨每1~2小时发1次预警,雨强超过50毫米每小时的提前2小时预警,局地出现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立即预测后续降雨。

  同时,坚持提前点对点指导,提前预置救援兵力,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建立了以短信通知为平台、以村级预案为核心、以锣长制为重点的群防机制,制定了约1.5万份村级应急预案,在村一级配备了1415个气象信息服务站、2689个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6.8万面铜锣、15.6万个大喇叭,群众自我防范的意识明显增强。

  除险加固水库1984座,强化加固海堤234公里,增效扩容改造小水电站277座,加快实施18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修复了2.79万处水利水毁工程,加快建设防洪排涝挡潮工程;建成五江一溪等堤防410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87条1421公里……除了借助这些水利工程防灾外,福建还完成了74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建立起连接部、省、市、县、乡五级和省、市、县气象、防汛、水文等部门的信息网络,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乡镇指挥决策预警平台,并升级、改造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组织编制了重点地区的洪水风险图。

  凝聚自身力量 助推生态文明

  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福建成为中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的生态省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它是福建当前及长远的水利中心工作之一。福建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各个方面。

  “十二五”期间,福建不断探索推进水系治理,于去年启动了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通过综合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以达到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的目的。在治理思路上,加快“三个转变”:从单纯的工程措施向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转变,从单一治理向整体修复系统治理转变,从资金的分散安排向整合使用集中发力转变。按照“一年搞好试点,两年逐步铺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安全生态水系5000公里以上。

  把“火焰山”变成“花果山”,把“荒滩地”变成“聚宝盆”,因为持之以恒治理水土流失,长汀、德化、永春、尤溪、武夷山、光泽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工程)。福建坚持治理与致富、治理与美化、治理与持续、治理与预防相结合,通过领导挂钩帮扶,部门对口负责,持续推进22个重点县100个重点乡镇的水土流失治理,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1万亩。

  虽然福建地处丰水地区,但水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快速发展对水的大量需求,也一度让部分地区处于无水可用的境地。为此,福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全省水功能区划修编、重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建立省、市、县三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积极开展“三条红线”的考核工作。

  在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方面,福建着手建立“一条岸线”“三条蓝线”和“河长制”“规划水资源论证”等制度,逐步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的流域保护管理工作格局。“十二五”期间,福建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完成了34座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85家,开展了莆田、南平、长汀等地的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

  提升建管水平  加速改革步伐

  今年1月,宁化县政府颁发了全省首批40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产权证分渠道、水陂、排洪沟、河堤、山塘、水厂六大类,所有权人为工程所在村的村委会,管护主体为村用水户协会。这为宁化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也给全省提供了借鉴。

  五年来,福建投资63.5亿元,建成城乡供水工程9048处,解决了1255.1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推进6批67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并完成其中30个;完成了15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7个初级水利化县和3个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县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4.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3.2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33。

  “三分建,七分管”。在构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上,截至2015年12月,福建全省共成立了941个乡镇水利工作站,落实人员编制2476个。同时,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福建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11个全国和全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完成了3个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一系列水利改革措施正朝着深水区不断迈进:深化常态化服务机制,建立区域工作责任制,以市县为单位,组建了5个区域协调组和58个县级工作推进组,打破职责分工和职能界线,分区包片,责任到人,负责本区域内重要水利工作的督促、协调、服务和落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水葫芦保洁、河道管养等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推广电子招投标,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

  《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福建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福建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出台,对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等,充分发挥了护航作用。仅2012年,省级层面就出台了35件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内容涉及水利投资、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如《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十项措施》,从简化审批手续、发挥水利投融资平台作用等十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举措实,力度大。

  陆续建成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及引水配套、厦门莲花、九龙江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等一批蓄引调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9.07亿立方米;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成堤防986公里;新开工长泰枋洋、金门供水以及明溪黄沙坑等11座中型水库;推进平潭防洪防潮、一闸三线、泉州白濑和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罗源霍口水库,以及19座中型水库等一大批项目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福建持续推进水库、引调水、防洪防潮、流域综合治理等4类447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开工326个,完工或主体完工226个。资金保障上,除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外,福建还持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建立了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基金,出台了水利建设项目省级贴息和前期补助政策,成立了省水投集团和4个设区市级、16个县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并采取PPP、BOT、TOT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利。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兴利除害“两手发力”,防洪供水生态“三位一体”,突出生态引领、项目带动、精准防御、队伍保障,全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力争完成水利投资1800亿元,比“十二五”规划917亿元翻一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
昨日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
受副高边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29日06时~30日06时统计,共有30个县(市、区)的75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漳平芦芝镇和城区雨量超过100毫米,以漳平芦芝镇的117.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