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小流域治理撬动绿色经济大发展

18.11.2015  15:48

   福建省厦门市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4年年底以来,选择海沧区过芸溪、集美区后溪作为试点,从源头抓起,综合施策,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前,试点流域水环境显著提升,过芸溪成功申报天竺山国家水利风景区;流域内洪塘村、军营村等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民月增收近3000元。

  规划先导 “单一治理”转向“综合治理

  厦门市以“多规合一”为导向,统筹规划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共赢。

  在“统筹规划”层面,厦门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系为基本单位,从水环境整治入手,推动美丽城乡建设,优化流域空间结构,带动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农民增收。针对小流域沿线民居和污染源分散的特点,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治理规划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截污控源、搬迁关停等措施。结合生态红线,尽量保留每条溪流自然脉络,以水系为通廊、水库为节点、绿道为纽带、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山、水、田、林、城有序的城乡空间格局。如过芸溪整治不大拆大建,不硬化土地,不破坏耕作层,尽可能利用地产物种材料,保存原汁原味的风土文化特色。

  同时,厦门市把国土、建设、林业、环保、农业、水利等各个部门规划与整治目标衔接,按照“共同缔造”“以奖代补”理念,统筹市区两级建设、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各类资金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综合治理项目和工作合力。出台实施了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现了流域全覆盖、规划建设过程全覆盖。

  标本兼治 “灭火管理”转向“源头抓起

  厦门坚持源头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六项举措组合“出击”,完善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美丽城乡。

  强化治理工业污染,关停取缔环保违法企业94家,其中11家重金属违法排污企业移送刑事立案审查。

  推进畜禽退养,全面清理禁养区域,确保2016年全面实现治理“零排放”。目前试点流域共完成77个大型生猪、鸭禽养殖场退养或外迁,保留的养殖场及鱼塘利用生化技术消化养殖粪便。

  积极防控农业种植污染,以村为单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生态防控,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实现槟榔芋每亩增产12.5%,水叶菜增产10%~15%。

  全面整治生活污染,有序推进全市41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作,将全部达到“灌溉或一级A排放”标准。

  开展清淤疏浚及流域养护,实行“河长制”,“一河一策、一段一策”开展河道生态管护修复,两岸绿化2万平方米,建设生态柔性护坡5.8公里,满足水体自净和景观功能。

  2014年以来,厦门市财政累计投入1.8亿元,在全市145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7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其中,大曦山获评省级美丽乡村景观带,14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典型村。

  群众增收 “被动保护”转向“自觉行为

  厦门将群众增产增收作为关键环节,使居民真正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鼓励休闲观光农业,结合“一村一品”富民强村工程,推动农业生产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累计打造8平方公里的“大曦山郊野公园”“碧溪农业公园”等特色新景区,一批农家乐、城市菜地、特色园艺苗圃等初具品牌效应。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种植1.5亩地收益可达3.6万元,是传统种植业的10倍。

  开发民宿文化旅游,挖掘弘扬流域内历史文化民俗,修旧如旧改造古厝发展民宿业,过芸溪流域21家农家乐日均营业额达4000元左右,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和带动就业,惠及试点范围内近15%人口。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生态沼气循环利用、鱼塘种植荷花、塘泥加工有机肥、果园养鹅等模式,把清洁生产和“变废为宝”融为一体,降低种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共同推进: 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共治

  在治理过程中,厦门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充分调动各级、各相关部门和流域居民的积极性。

  建立了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镇街为责任主体、村民直接参与的四级联动共治机制。各区动员群众腾出空闲地块,用于村庄改造绿化和公建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和村庄精致化提升。

  同时,坚持专家治理与群众治理相结合。邀请水利部、中山大学等部门专家实地考察和提供技术支持。组建乡贤理事会、农业合作社、河段养护小组等,通过听证座谈、规划公示、建言献计、“以奖代补”等,积极吸引居民参与流域整治。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一批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发动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并到企业就业。集美宝生园农庄以宝生园公司为龙头,联合178家企业80户农民共同出资,创造了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和农民增收致富良性循环的共同缔造成功案例。

  通过多方努力,共同构建了“4+1”共治模式。大曦山休闲旅游公园发展协会党委、工作站,引导成立了花卉苗木、民宿、农家乐等6个行业协会,形成党委、工作站、协会、合作社与农户“4+1”共治模式,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办不了、村集体想干干不好的问题,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昨日我省局部发生暴雨
受副高边缘以及低层切变影响,昨天我省出现分散性暴雨。据5月30日6时~31日6时统计,共有20个县(市、区)的37个乡镇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武夷山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为123.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