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水利工程建设盲区:门脸地修得好 往里走怨言多
22.09.2014 13:21
本文来源: 福州新闻网
3月16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方山镇临江村农民在修水渠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调研了解到,农田水利建设中,一些“家门口”工程、衔接工程的建设还存在短板,带来效率不高、效益不好、差距拉大等问题。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整合建设力量,尽快查漏补缺。
中小型灌区建设成短板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大中型灌区的整治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少地区已经完成了节水配套整治工作。但是一部分中型灌区和大部分小型灌区尚未列入国家整治规划内。一些无法统筹到大型灌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成了“弃儿”。
记者在湖北省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潜江市了解到,全市有两个国家级大型灌区,整治成果明显,基本覆盖了全市九成耕地。但是一些独立水系的小型灌区,辐射农田面积4万多亩,迟迟得不到整治。
潜江市水务局副局长田志力告诉记者,小型灌区但凡能整合到大型灌区整治项目内的,我们都已打捆进去,但是那种边缘一些的独立水系中小型灌区就捆不进去,“只能等着政策下来,继续申报”。
河南省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一方面大型灌区因资金充足、项目多,整治得比较好,另一方面一些项目覆盖不到的中小型灌区就成了问题。
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黄明介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全省水源工程建设较多,但是中小型灌区综合整治项目基本上没有。一些老百姓意见比较大,同样是种地需要,为什么修那边,不修这边?
本文来源: 福州新闻网
22.09.2014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