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造林人”于丹:草长平湖 丹心编梦

15.10.2014  14:34

于丹在梁子湖里将浮出水面的水生植物捞起,准备重新种植。新华社记者郝同前摄

   小小生态站开启一项国内空白研究

  1992年,博士毕业的于丹来到珞珈山开展以“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调查”为课题的博士后研究,他惊喜地发现了武汉近郊的梁子湖这一片纯净的绿水。于丹知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本就对水生植物感兴趣的于丹决定向这个空白领域进军。

  当年梁子湖的湖心岛是一片尚未开发几近荒芜的野草地。岛上零零星星地有着几户打渔的农家,除此之外,便是湖山相映的大自然。带着梦想而来的于丹在这座湖心岛上建起了武汉大学梁子湖野外生态站。

  条件艰苦、缺少经费,于丹带着学生们只能借宿于岛上渔民设施简陋的平房里。寒风呼啸的严冬,平房里冷得如同冰窖:骄阳似火的盛夏,屋子里热得堪比火炉。于丹驻扎小岛坚持科研的心情却从未改变,甚至一连十几个春节,他都和家人在岛上度过。

   半世水草情承载一个科研赤子梦

  从采集种苗到培育筛选,再到破译生物学规律、人工大面积种植,连年不断地种水草、挖水草,于丹在梁子湖的水下森林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特别是将种苗移植到湖中的过程,每种一棵草都要潜到水底30多秒,用手刨坑埋好,有时要潜水几次才能种好一棵水草。五十七岁的于丹和学生们一样,不断地潜入水底又不断冒出水面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