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国门第一人

25.02.2015  14:51

  立春刚过,2月的泉港,海风依然冻人,身着藏蓝色制服的陈佳颂走下悬梯,扶了扶帽子,长松了一口气,他又一次成功完成了引航任务。

  “Perfect!”陈佳颂身后的外轮船长竖起大拇指,对他喊道。

  “Thank you!”尽管很疲惫,陈佳颂依然热情地回应。

  “船长指挥整条船舶,引航员是‘port captain’(港口船长)。”陈佳颂介绍,我国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对于国轮,则实行自愿申请引航。外轮进入中国水域后,迎接他们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引航员,引航员暂代船长的职位。

  作为“水上国门第一人”,引航员代表了国家形象,不仅在个人外形打扮、谈吐方面需要注意,更必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这样才能和外籍船长沟通顺畅,指引外方船舶准确靠离岸。

  除了超高的业务素质,作为海上交通的工作者,陈佳颂说,当好引航员责任心是最重要的。

  据介绍,外轮到我国的引航锚地后,必须停在锚地,等待引航员引航。而引航员在收到引航任务后,要第一时间乘坐引航艇赶到锚地,待外轮安全靠岸后,再将其引航到锚地离开,这一趟接送至少要花6个小时。

  “为了保证安全,等上几天才能引航是常有的事。”陈佳颂说,引航员常常要一大早从家里出发,由于湄洲港对于不同的船舶设置了不同的航道,而航道又受到风向水流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每艘船马上就能靠岸。有一次为一艘装满电煤的外轮引航,恰好遇到9级大风,根据规定风力超过7级就不能引航,可是当时我省电煤告急。为了在风力减弱时,能第一时间让船靠岸,他足足在岸边等了4天。

  “湄洲港运输的货物大都是电煤、LNG(液化天然气),关系到我省工业用电、居民用电,以及加气站能否正常运转等,如果船舶搁浅,后果不堪设想。”陈佳颂介绍说,船长把指挥权给了引航员,引航员要负起责任,遇到突发情况,要立刻作出判断,确保船舶安全靠岸。

  “这是一份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陈佳颂说,做引航工作,自身安全也需要格外注意,“从引航艇上外轮的几分钟,尤其是第一分钟,可谓惊心动魄”。

  湄洲港目前停靠的都是载重3万吨至10万吨的大船,惯性大。每一次引航,引航艇靠近外轮后,陈佳颂都先观察风浪大小。“救助艇会跟着风浪上下晃动,必须在救助艇晃到最高位时爬上悬梯才比较安全。”陈佳颂说,每个引航员都要爬外轮上的悬梯,如果在引航艇位于低位时爬上悬梯,待引航艇随着风浪晃到高位时,人可能还处在悬梯的尾部,很容易被引航艇砸到,“一旦受伤,就会影响整个港区的工作安排”。

  “爬上悬梯的第一分钟是最关键的。”陈佳颂说,风浪如何变化无法预知,在最高位时爬上悬梯并不表示就一定安全,至少要爬5节悬梯(每节35厘米),才较为安全。他爬跑过最高的悬梯有9米,在海上,悬梯是不断晃动的,9米对于引航员的身体素质是一个考验。

  “引航员的工作辛苦而危险”,不过在陈佳颂看来,把来自各国的船舶引航进来,就像是把世界引进中国,“虽辛苦但很自豪”。

  (吴媚秋)

  

   安全引航保障我省能源供应

  我是陈佳颂,湄洲港一名普通的引航员。很多人问我这份工作是否辛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是只要一想到我努力工作,可以保障我省的能源供应,就觉得心满意足。春节来了,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岗位,安全引航。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