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精耕细作” 守护“蓝色牧场”

23.04.2015  18:31

   大海无风三尺浪。对渔民来说,海不仅是他们“耕海牧渔”的场所,同时也是潜藏巨大危险的地方。海上天气变化多端,特别是强对流、台风等天气不仅影响到海产养殖和海洋捕捞,而且直接关系到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福建省气象局一直在努力“精耕细作”,守护着这片13.63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牧场”,保障着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壮大。
   平潭岛,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岛,海洋养殖和捕捞业十分繁荣。漫步岛岸边,鲍鱼等海产品的养殖场随处可见,一个个塑料浮球连着一排排筏架随着海波荡漾,煞是壮观。在养殖场浮排上穿梭忙碌着的渔民们,紧张有序,喜笑颜开。在渔排上长大的陈春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气象部门为他们专门提供的针对性气象服务后心里就踏实多了, 天气有变化就有短信提前通知。而在以前,搞海上海产养殖的,基本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能做的就是祈祷老天“风调雨顺”。
   原来,为了减少天气因素给海产养殖带来的损失,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深入基层了解养殖户和渔民需求,制定出了一套精细化服务方案,收集了全区1255名养殖户和渔民的手机号,并加入短信服务平台,以便在第一时间将预警短信发送到他们手中。为方便开展气象灾害来临前的动员、转移等工作,平潭局还将海洋渔业系统及各乡镇共158名负责人手机号列入短信服务平台。做到短信服务以网状形式覆盖全区,确保了服务的及时性。
   “气象条件对海洋水产养殖产品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王云说,“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是保证水产养殖生产成功的重要条件。
   目前平潭局已在沿海各乡镇安装LED气象电子显示屏,养殖户和渔民可通过显示屏了解未来三天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还可以通过平潭气象官网、平潭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平潭气象新浪、腾讯两个官方微博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情况及预警信息。
   “邻居告诉我,‘知天气’手机客户端上有好多气象信息,我就试着去下载安装,果然好用。为了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我还学会了玩微博,每天都在关注了气象官方微博呢。”陈春辉翻着手机兴奋地说,“我做养殖业几十年,都比较少接触这些新玩意儿,现在总算赶上‘潮流’了。
   气象信息关系到渔民出海时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对于经常要出外海捕捞的渔民来说,受限于通信网络的覆盖,他们可不一定能享受到陈春辉的“潮流”气象生活。不过,气象部门还是有妙招,通过“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及时向渔民们传递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在漳州市东山岛,每逢渔业捕捞旺季之际,东山县气象局天气会商室灯火通明都是常事。局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断有渔民打进电话咨询天气。预报员沈小安回忆说:“去年8月‘开渔节’那天晚上,我至少接了大几十个渔民打进来询问天气的电话。”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厌烦时,他果断地摇摇头回答:“这是我的职责。其实,能被渔民们需要,就是我们气象工作者的最大肯定。
   台风,是海产养殖最具威胁的天气灾害之一。提起2014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在莆田市南日岛搞养殖鲍鱼的陈大顺记忆犹新,连声说道:“太幸运了,太幸运了”。 原来,他的养殖场离此次台风的登陆点福清市不足十公里,在台风登陆前两天,他就接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提前对鲍鱼养殖场的设施进行了加固,这一片价值上百万的鲍鱼“保住了”! 
   天灾总是防不胜防。在福建,每年因台风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海产养殖损失也不少。“如果有了气象指数保险,渔民就可以大胆地往外海扩大养殖区,提高经济收入。”王云说,“这样也能够提高理赔速度,减少纠纷,消除道德风险。
   为尽可能降低渔民们的风险,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开展海产养殖气象指数保险项目台风气象指标研究工作,给全省海产养殖业又加了一把“平安锁”。近两个月来,由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带队,踏遍了福建沿海各主要海产养殖城市进行调研,为气象指数标准的制定奔波忙碌着……
   福建,作为全国第四个海洋经济试点的省份,“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省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极。全省气象部门正精耕细作气象服务,悉心呵守13.63万平方公里的“蓝色牧场”,保渔民安全,助海洋经济发展。(宣科中心汤珺琳、平潭局邓以勤、东山局沈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