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特种车辆”为公众打开“新视窗”

21.03.2017  03:12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婷 张玮鸥  

  “我以为观测天气都是在固定地面上进行的,没想到还可以在这些移动的车辆上进行,真是好神奇啊!”来自育翔小学的吕伯达小朋友在参观完“特种车辆”后,对这几辆“观测神器”竖起了大拇指。

  此次向公众开放的车辆包括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应急通信指挥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探测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移动风廓线观测车和L波段探空雷达接收车。小小的观测车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参观,每辆车的参观入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应急通信指挥车是一种车载卫星平台实现卫星通信的形式,由于架设方便、能快速启用、不依赖地面线路,在灾害现场、突发事件等需要尽快开展现场数据传输的场合中经常能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接入应急指挥车,可随时开通与中央气象台或省级气象部门的视频会商,同时通过全国宽带网,实现传输气象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鹿金同学在参观完应急指挥车之后表示非常感兴趣,没想到这车辆虽小却能做出这么多事情。

  而大气成分探测车由于能够监测到大气颗粒物,引起了大部分市民的关心。来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就是具体的天气情况和霾,刚刚听了咱们如何提取空气和进行监测分析的整个过程之后,感觉自己很涨知识!”但其实这辆大气成分探测车除了能够实现对大气颗粒物的监测之外,还能够对反应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黑炭气溶胶进行监测,并在线测量出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压力等常规气象要素。

  此外,移动风廓线观测车和L波段探空雷达接收车上的“雷达”也成了今天参观者关注的焦点。在听取“探空气球”探测原理的过程中,好奇的小学生们纷纷发问:“这个探空气球是一次性的吗?雷达是怎么实现持续追踪的?最后气球爆炸后的探测仪去哪里了?”面对应接不暇的问题,讲解员生动形象地一一为其解答,让参观者们充分了解了“探空”的科普知识。

  在认识完所有的“特种车辆”之后,一些家长还对自己的小孩开启了“现场考试”模式,测试他们是否能够辨别出每辆车的具体功能以及可实现观测的内容。而除了小学生之外,一位高中生也表示此次参观的作用很大:“以前都是在书本上学知识,这次亲眼看了这些观测设备,了解了观测原理,自己所学的地理、物理知识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我的视野也得到了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