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条件转变经营理念 冷凉蔬菜成优势

26.08.2014  14:43

  从粗放式传统种植到向标准化农田精耕细作,从大片温室反季节种植到回归大田种蔬菜,从单打独斗、即收即卖向基地化集约式经营……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充分利用夏季气候冷凉的资源优势,以“科技引领、核心示范、整村推进、辐射带动”为思路,强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冷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又称夏秋蔬菜或错季蔬菜,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至25℃,品种主要包括甘蓝、大白菜、萝卜类、西兰花、洋葱、南瓜、甜玉米、马铃薯等。
  “冷凉蔬菜需要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我市当地的条件完全符合冷凉蔬菜的生长,而且正好与南方的蔬菜错季,发展优势不言而喻。”市农牧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年进入7至9月份,北京周边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生产就进入了淡季,而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冷凉地区此时正处于蔬菜生产旺季。这些地区出产的冷凉蔬菜大量供应北京市场,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菜篮子”的主力军,可在7至11月份持续供应。
  全市启动冷凉蔬菜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卓资县是首批实施的旗县之一。近日,记者在该县十八台镇绿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成片的西兰花郁郁葱葱。
  据了解,该县无霜期95至110天,属高寒高海拔农业区,传统农作物种植具有很大局限性,种植效益不高。近年来,该县立足独特的冷凉气候、土地、区位、技术、劳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探索发展冷凉蔬菜模式,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育苗基础保护地设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截至目前,该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其中十八台镇7000亩,大榆树乡3000亩,主栽品种有西兰花、高山娃娃菜、紫甘蓝、大白菜、洋葱、南瓜、甜玉米、甜菜等。
  基地运用先进的育苗、生物、微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冷凉蔬菜的生产水平,采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利用示范带动功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业加快了基地农民增收步伐。
  “秋忙季节,我们附近的村民都到这里打工,女人们每天80元左右,男人们120元左右,挣个零花钱,贴补家用。”在卓资县十八台镇绿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的村民胡全亮告诉记者,从育苗、栽秧、浇水、收割,一年能干十多个月的活,比自己种地忙活,挣钱多,收入高那是自然。
  冷凉蔬菜种植效益明显,以十八台镇梅力盖图村冷凉蔬菜示范种植情况为例,据初步测算,冷凉蔬菜亩均收入可达4000元,其中生产性投入1500元,通过土地承包和雇用农民工转移到农民的收入1500元,经营企业收入1000元。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相比,农民可亩均增收1000元。
  这只是我市冷凉蔬菜基地建设一个缩影。为加快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步伐,落实“以科技为支撑,全力打造京津地区冷凉蔬菜供应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我市将力争在“十二五”末初步形成6个冷凉蔬菜产业带:以商都县为主栽区的西芹、洋葱、生菜产业带;以化德县为主栽区的大白菜产业带;以卓资县为主栽区的西兰花、娃娃菜产业带;以丰镇市、凉城县为主栽区的鲜食玉米产业带;以兴和县、集宁区、察右前旗为主栽区的甘蓝、南瓜产业带;以察右中旗、四子王旗为主栽区的红萝卜产业带。使全市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育苗基地面积2万亩,打造6至8个具有乌兰察布市优势的冷凉蔬菜名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