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种业科研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生力军
由国研智库等机构组织的课题组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种业体制逐步从自繁自用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变。在众多科研院所的育种力量之外,一批民营企业和民间研发机构迅速兴起,成为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力军。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农业产业链条的首要环节,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项由国研智库等机构组织的“我国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课题组披露的研究成果显示,在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种业体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并形成了以科研院所为新品种培育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成为种业繁育和推广应用主力军、众多民间科研力量成为种业科研领域新生力量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种业整合力度加大,涌现了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达到114家,但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下的中小规模公司仍占大部分。在国家审定和省级审定的品种中,科研院所占比60%多,企业培育的品种占30%多。此外,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民间科研人员也利用自身掌握的传统作物资源和野生种资资源开展育种研究,成为种业市场的重要补充和新生力量。
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种业以单纯追求单产提高的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品种研发和培育环节的市场化改革滞后,也成为制约品种培育与市场对接、影响种业竞争力的主要症结。
课题组建议,继续深化种业发展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民间研发机构的育种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需求对育种开发的引领作用,将是未来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