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出炉 泉州4地榜上有名
2014至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结果出炉,福建省18个地区入选(见表格),漳州市芗城区、漳浦县,分别以芗剧、剪纸项目进入榜单。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国家文化部于1987年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旨在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在这次评选的上一周期,芗城区和漳浦县就分别以芗剧、灯谜和剪纸获得2011至2013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去年,漳州芗剧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芗剧《保婴记》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漳浦剪纸也在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走向市场。此次落选的灯谜,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瓶颈?
芗剧:推陈出新,挖掘精品培养新人
芗剧,也叫歌仔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全国360多个剧种中唯一形成于海峡两岸并为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地方剧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在村口、社区随处可见的芗剧表演,和大多数地方传统剧种一样,面临着上座率不高、缺乏名人精品、粉丝老化等问题。
去年9月,芗剧凭借《保婴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从1996年首次搬上舞台至今,《保婴记》历经了18个年头的打磨雕琢。经过精心重排,以及演员倾情演绎,在舞台美术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除了在剧本上打磨之外,芗剧不断“走出去”,多次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区交流演出,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多部作品获国内重要奖项。与此同时,漳州也涌现出不少年轻的芗剧表演艺术家。
漳州市芗剧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传承和弘扬芗剧这一文化遗产,担子还很重。除了要继续创作好作品,不断开拓演出市场外,最重要的,还要培养更多的新人,才能把这项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剪纸:重视传承,开拓市场走出乡野
早在1993年,漳浦就曾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这次,是漳浦剪纸第三次挤上这份“国家级榜单”。漳浦县文体局副局长李志鑫认为,漳浦剪纸应作为南方剪纸的代表,它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不管是从传承发展,还是它走上产业发展道路等方面,都做得很好。
漳浦剪纸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的漳浦剪纸由世代相承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抽象图案组成,当代的林桃、陈匏来等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开创了漳浦剪纸艺术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气。
近年来,漳浦剪纸通过参加展销和各项评比,走出“深闺”,走出国门,影响渐广。目前,漳浦县拥有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和中国剪纸协会会员20名,从事剪纸的重点艺人400多人,已建设创办7个剪纸培训基地、8家剪纸展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漳浦剪纸年创产值数百万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灯谜:门可罗雀,遭遇瓶颈亟待变新
这一次,“灯谜”抱憾落榜。
漳州灯谜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传统。1981年,漳州就成立了国内首个灯谜协会,1989年,举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此前位于八卦楼的漳州灯谜艺术馆素有“中华谜史第一馆”的美称,2012年,灯谜艺术馆搬到漳州古城区。一幢两层小洋楼,高挂着数个大红灯笼,平时却门可罗雀。
在一些上了年纪的灯谜爱好者看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猜灯谜不可避免地从市民休闲娱乐方式中淡出,这也说明猜灯谜的活动形式没有迎合市场需求。
漳州市灯谜协会会长郑明义认为,灯谜还是有市场的,只是缺乏挖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猜灯谜类的电视综艺节目办得十分红火,而灯谜的传承和发展,与政府的重视、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身为政协委员的郑明义,将提出灯谜人才应从中小学培养起的相关建议,“猜灯谜,肯定要读很多书,拓宽知识面,从小学猜灯谜,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