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为民解忧 长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03.08.2015  09:41
  福州新闻网8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郭立锋)“如果没有政府帮助,真不知怎么过下去。”两个多月前,40多岁的单身母亲连张娇还为家庭生计发愁,而今她的服装生意已经步入正轨,每月收入3000多元。提起这一变化,连张娇连声感谢说,这多亏了长乐吴航街道和胜德社区的帮助。   “丈夫因病去世十多年了,家里全靠我一个人打零工支撑,还带着一个孩子。”今年5月份,在胜德社区民情收集员陈锦凤上门走访时,连张娇道出了自己的辛酸,希望社区帮她找份工作。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陈锦凤立即将诉求记录在民情民意收集联络记录本上,并上报胜德社区民情收集处理点,处理点又很快将这一情况上报吴航街道民情处理站。很快,街道和社区就帮连张娇申请到了河下街夜市的摊位,并减免了摊位费,还帮助其联系供货商。如今,她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好,家庭经济状况也逐步改善,人也自信起来。   “有了民情收集员,群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我们的服务也更加贴心。”吴航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斌星介绍说,自今年4月建立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以来,吴航街道共建立民情收集处理点40个,设置民情意见箱14个,成立民情收集处理队伍14支,聘请联络员40名,开通网上信箱1个;截至目前,共收集处理民情信息414条,其中已解决404条,10条正在办理中,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在金峰镇陈塘港两岸,施工人员正紧张进行污水管网的铺设,看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三星村村民陈先生脸上露出了笑容。“盼了这么多年,总算等来了。”他高兴地说,等潭头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管网铺好,沿岸企业排出的污水就不用排到河里去,河水也会逐渐变清。   陈塘港是金峰的主要河道,被金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不少印染厂相继建起,污水排进河道,曾经清澈见底可捉鱼虾的母亲河逐渐变脏了。   金峰镇党委书记周晓翔说,整治陈塘港是所有金峰人的愿望和诉求,长乐市、金峰镇两级均对此非常重视。   为了让母亲河变清,在前期投入1.5亿元,完成陈塘港部分主港道整治和污水主干管铺设的基础上,今年金峰镇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污水支干管和接驳管建设,力争分三期完成所有村居的污水管网铺设。预计今年10月份,陈塘港沿岸企业产生的污水就可以通过管道进入潭头污水处理厂处理,陈塘港水质有望明显改善。   长乐市分管领导介绍说,吴航街道、金峰镇的上述为民服务工作,只是长乐市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个缩影,今年长乐将加快推进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   2014年以来,长乐市全方位开展便民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头跑为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办小事不出村居,办大事不离街道”,群众办事就像到超市购物一样。截至目前,全市共为群众代办事项3万多件。今年推出的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不仅延伸、拓展了早期的便民代办工作,还使之常态化。两个月来,长乐市共收集处理各类民情近3000件,成效明显。   长乐市分管领导表示,将把便民代办服务和民情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落实,作为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载体,作为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全市254个村(社区)全面推行,在继续做好便民代办服务的同时,把村级便民代办点打造成民情收集处理点,通过“村民情收集处理点—乡镇民情收集处理站—市民情收集处理中心”三级机构无缝对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