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全方位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特区” 支持六类创新

03.06.2014  10:17

  本报讯(记者朱娟娟)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新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创新转型、加快赶超跨越、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的一项具体部署。近日,《泉州市“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下发,我市将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重点支持六大类创新,加快产业提质扩容,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行动紧扣“创新”主题,通过创新思路方法和激励机制,强化要素支撑和资源整合,重点支持产业组织创新、产业龙头引领、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品牌(市场)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

  按照《方案》,我市将弘扬政企互动合力的优良传统,把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与实施重点领域改革相结合,与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相结合,与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相结合,筛选一批有创新潜力的重点企业、机构、项目,确定一批具有支撑性、关键性的年度重点扶持对象,在原有政策、原有资金不变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各类奖励性、鼓励性扶持政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聚集各类资源、强化要素支撑,着力支持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全方位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百亿级龙头领军企业和中小微优势企业,增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用足用活资金政策 加快支持六类创新

  ——市委市政府出台《泉州市“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方案》

  晋江陈埭创建鞋都电商园,聚集本地的企业创新地将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到线上。 (陈晓东 摄)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委书记尤权指出,泉州推动企业创新不能停留在一般层面上,要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通过不断推动技术、产品、组织、商业模式、市场等创新,加快产业提质扩容,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第二环节,市委将开展“支持企业创新在行动”列为“5个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加快创新转型“1+X”政策体系、拓展民综改革“1+7”政策体系等政策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下发《泉州市“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原有政策、原有资金不变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各类奖励性、鼓励性扶持政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聚集各类资源、强化要素支撑,全力支持六大类创新,为全市企业拉开全方位创新的序幕。

  □本报记者 朱娟娟 叶舒雯

  行动特色

  激励节点前移 上半年扶持资金到位六成

  《方案》不新增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而是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方法,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各类奖励性、鼓励性扶持政策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方案》提出,今年,对于现有的扶持政策,能够在上半年前(6月30日)兑现的,要简化程序、强化服务,抓紧拨付到位,力争上半年扶持资金到位达60%;对于需要调整申报程序、兑现时限的奖励扶持政策,要尽快提出调整方案,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对于确实无法调整的,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说明。

  今后,政策兑现时间原则上设为6月底(完成60%)、9月底、次年元月3个节点。在制定奖励性、鼓励性扶持政策时,要尽可能激励前移,兑现节点前移,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促进当年度经济增长的杠杆作用和引导效应。

  强化要素支撑 市县两级创新资金不低于10亿元

  企业要创新,要素是保障。《方案》在此前出台系列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强化要素支撑,今后我市将建立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机制,确保每年市县两级扶持企业全方位创新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不低于10亿元。

  资金保障方面,除市县两级财政支持外,我市还将助力企业积极向上争取产业振兴、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通过债券、票据、集合信托、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发挥银行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叠加效应。

  用地保障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建立工业用地使用年限弹性化制度,根据不同行业发展周期差异和民企自身用地需求,采取“分阶段出让、短期出让、租赁”等多种弹性土地供应方式,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企业创新项目。

  人才保障方面,深入实施泉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等计划,支持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

  全方位跟踪服务 像管理重点项目一样服务企业

  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此次六类创新都由专门的牵头责任单位负责,我市将参照重点项目管理模式,加强点对点、一企一策扶持,建立责任到人、服务事项明晰、解决问题及时并公开承诺的全方位跟踪服务推进机制。

  我市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扶持方向筛选一批有创新潜力的重点企业、机构、项目名单,确定一批具有支撑性、关键性的年度重点扶持对象,及时主动帮企业解决具体难题,向企业提供向上报批、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等配套服务。此外,每季度将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的联席会议,汇总梳理并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全方位创新相关问题。

  六类创新

  产业组织创新

  中小微企业向“精品工厂”转型

  产业是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市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18年,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业产值均突破3000亿元,机械装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业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

  以规模化、协作化、网络化为目标,我市将大力提高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主辅分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向“精品工厂”、“精致服务”转型,推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技术协作,构建产业组织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全面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2018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服务业被誉为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黏合剂”。在升级制造业的同时,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工作正全面展开。我市将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咨询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信息消费、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2.5产业,不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供强力支撑。力争至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

  此外,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支持企业发展海工装备、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滨海旅游等产业,力争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环泉州湾蓝色产业带,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