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推广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制度催盛文明花
在志愿服务日益活跃的今天,怎样调动全社会力量,点燃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并使之持续下去,是现代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必须面对的课题。2012年开始试点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正是开启这个课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该制度在全国试点情况如何?各地探索出哪些有新意的做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志愿服务如点菜
前不久,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第三峪村的5位村民想转行种蘑菇,无奈不懂技术。村支书张德平帮村民拨打志愿服务热线电话“点菜”,第二天山东农业大学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就如约而至,上门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泰安市在市、县、乡、村四级设立了6000多个志愿服务站点,并在所有城市社区及部分农村开通了“菜单式”志愿服务热线电话,群众可以就近到服务站点或拨打热线电话“点菜”。
近年来,泰安市把志愿服务作为拓展社会管理内涵、推进社会进步的“第一触角”,探索出了一套让老百姓像进饭店一样自主备菜、点菜、送菜、评菜的“菜单式”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工作新模式。
泰安市根据志愿者的工作特点、专业特长、服务时间等进行登记造册,精心备好志愿者专长“菜单”。如今,泰安市已将12类、126项志愿服务项目制成了“菜单”,分4个级别满足群众需求。
社区居民在志愿服务站、网上,或是拨打热线电话,根据个人需求提出志愿服务需求即可“点菜”。“点菜”后,志愿服务协会再根据群众需求的不同特点“备菜”。如果需求较为个性化,志愿服务站工作人员便会按照“就近、就便、专业对口”的原则挑选合适的志愿者上门服务,居民也可对照志愿者专长菜单直接选择志愿者。如果本级志愿者专长菜单中缺乏相关专业人才,还可到上级菜单中选取志愿者。服务结束后,由服务对象填写志愿服务评价卡,对服务质量作出评价,志愿服务中心随时根据反馈改进。
正是有了像这样的“菜单式”志愿服务,在求助者与志愿者之间搭建了“你点我供”的交流沟通平台,注重供需对接、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平台载体建设、注重考核评估,切实解决了志愿服务分散、盲目、无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