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喜庆堂让农村新风生根发芽

27.02.2017  16:02

  “从前办个红白事儿费心劳力,现在是省心舒心!”家住江苏如皋的王小坤,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孝子,今年家里老人75岁大寿,王小坤寻思着要好好表表孝心。但现在风气变了,他也不想大操大办,在朋友的推荐下,他选择了江安镇周庄社区设立的“民俗喜庆堂”,能吃饭能听戏,气氛热闹,花费也不多。(2月25日《光明日报》)

  文明村风的培育,不仅要靠立规立德,还需要搭建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江安镇周庄社区的“民俗喜庆堂”和“农民大舞台”交相辉映,成为传播乡村文明新气象的见证。村里的红白喜事有了操办的固定地点,规矩和标准也随之固化下来,良好的村风自然孕育而成。

  在现今农村的不少地方,婚丧嫁娶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天价彩礼、奢华喜宴、高昂的份子钱……这些陋习成为乡风村风的侵蚀剂,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为此背上沉重负担的大有人在。事实证明,红白喜事讲排场、搞铺张,往往是要了面子丢了里子,既成了社会不良风气的推动者,对于个人追求美好生活也没有任何好处,最后结果是损人不利己,大家其遭殃。

  好在,现在的社会风气正在逐步好转,很多地方都认识到了大操大办的害处,大事简办、定规立标成为不少农村的新村规,一些地方组织了由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成为村规民约的监督者,为红白喜事定下标准,让清纯简朴的良好风气得以回归。

  周庄社区的民俗喜庆堂,村里人只要一通电话,就能享受场地布置、厨具桌椅、主持司仪等免费服务,“红白理事会”立下办事标准的“硬杠杠”。村民到这里办事既不失面子,又不必攀比,让“讲排场、摆阔气”的旧俗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老百姓卸下了沉重的负担,让变味的人情消费回到正常轨道。

  既要简朴办事,但该有的喜庆热闹也不能少。“农民大舞台”正好成为补充,村里人办事儿都会请戏班子来说书唱戏,既有助于活跃现场氛围,更能通过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来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的力量得以弘扬,为农村文明新风的传播和培育起到促进作用。

  “民俗喜庆堂”和“农民大舞台”的建立和使用都不复杂,也不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但是有了这种鲜活的载体,使得良好风俗有了生根发芽之处。每一场红白喜事的举办、每一次文化演出的成功,都是对良好风俗的正面加码,正是在这种点滴浸润、潜移默化之中,“移风易俗,气象一新”的农村新风才得以成形。(泉州市委文明办文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